北車4路段 3/3起機車格計時收費

臺北車站周邊4路段約400個機車格自3月3日起,由現行計次20元改採計時10元、每半小時收費5元,每格當日當次收費上限50元。圖爲逸仙公園西側巷弄。(臺北市交通局提供/謝佳君臺北傳真)

臺北車站周邊多鐵共構、交通便捷,不少人會騎機車到北車周邊轉乘高鐵、臺鐵或客運,路邊機車格需求高,爲避免機車久佔車格,北市交通局宣佈,自3月3日起,北車周邊4路段約400個機車格,由現行計次20元改採計時收費,每半小時5元,當日當次收費上限50元,若移動車位將重新計費,也不適用「路邊機車停車月票」及「無紙化開單」等措施。

調整路段包括「市民大道1段(臺北轉運站及國光客運站至中山北路1段)」、「中山北路1段西側(市民大道1段至北平西路)」、「北平西路(逸仙公園西側巷弄至中山北路1段)」及「逸仙公園西側巷弄(市民大道1段至北平西路)」,北市停管處營運科長李傑儒指出,由於是全市首個推行路邊機車格採計時收費,格位將編號並加註計時收費標字,電動機車維持不收費。

李傑儒表示,目前北車周邊機車格使用率達9成以上,停放車輛週轉率約1.7至1.9次,預估調整收費後可提升至2.5次,雖然改採計時收費,且收費上限提高,但若停放時間在1.5小時內,收費會較現行計次20元便宜,除了改善佔用情況,也讓更多有停車需求的車輛有足夠停車空間。

國民黨議員李明賢認爲,政策是以價制量控管停車數,但根本解決之道應是加強民衆改搭公車或捷運至北車的誘因,否則只是變相漲價、懲罰小市民。

民進黨議員林延鳳也表示,市府以使用者付費來提升車格週轉率、減少佔用,但提高費率和鼓勵搭乘大衆運輸沒有正相關,會騎車的人還是會騎車,應改善北市車格不足,而非一味調整停車費率,只會讓市民感覺被剝奪。

民衆黨議員陳宥丞說,政策立意良善但順序錯誤,應先檢討目前大衆運輸月票票價下修、公車及捷運路網是否足夠便利,讓民衆能無痛轉搭大衆運輸,最後纔是檢討車格費率。

停管處長劉瑞麟表示,有些機車一停就是一整天,希望透過調整收費提高週轉率,也會觀察車輛是否外溢停放至其他地方,同時會檢視施行成效,並盤點其他區域是否有類似旅運型態,包括停車情況、週轉情形等,評估是否擴大實施,抑制轉乘需求的機車佔用情形,達到讓民衆搭乘大衆運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