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院士吶喊:不是別人要卡我們脖子,而是我們的教育困住了自己

“不是別人要卡我們的脖子,而是我們的教育困住了自己!”86歲的“北大院士”姜伯駒殺人誅心,直接把刀子刺向了我們自己。

中國的教育病了,這是一種共識。因爲我們的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太多了,一個最鮮明的問題就是,儘管我們的教育部出臺怎樣有利於教育的政策,到了基層都是形同虛設,因爲沒有幾項政策是被基層認認真真落實的。而就是基層想要落實,最後也會被現實衝得七零八落,最後幾乎看不到多少的痕跡。

“雙減”政策甫一落地的時候,大家都認爲這確實能保證學生能有一個充足的的睡眠,能讓學生有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和生活的空間。但是,現實是如何呢?恐怕完全是背道而馳。

不妨舉幾個例子。“雙減”政策中明確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考試,小學其他年級只組織期中和期末考試。而實際上,落實了嗎?各種改頭換面的考試層出不窮,哪裡有減少呢?不增多都要謝天謝地了。

“雙減”中,明確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留家庭作業,小學其他年級作業不超過一個半小時。這在現實中得到落實了嗎?也是沒有的事。我的一位同事就抱怨,他的孩子每天的作業都要做到十一二點,有時候,他急了,就自己幫着孩子做作業。

再看,課外輔導,說起來,課後延時服務是爲了讓孩子不再被課外輔導所困住。但是,現在,課後延時服務讓孩子在校時間達到了十個小時,讓孩子疲憊不堪。而孩子們就算回了家,就是週末,家長還是會把孩子送去家教進行輔導。這樣的惡性循環,孩子的負擔從哪裡看減輕了呢?

而之所以現在的孩子對讀書沒有興趣,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多的孩子都罹患了抑鬱症,動不動就跳樓。這一切的一切,其實就是當下的教育病了,而且病得不輕,讓我們的孩子已經是不堪其重。

現在的中國教育,其實還是填鴨式教育——儘管我們有很多這樣那樣的教育模式,最後都只是一片葉,風一吹,就沒有了蹤影。

不是說填鴨式的教育不好,而是這樣的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上是很不夠的。我們的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能力的培養。我們不能把自己困在其中,而不能從其中走出來,這纔是最悲哀的一件事。

我們的人才選拔,是一考定終身的。這樣的選拔制度也是有問題的。一次考試,就決定了學生的未來。這樣的制度對於學生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學生們不僅要應付各種課程知識,還要不斷地刷題,甚至犧牲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社交時間去追求高分——沒有分數,你就是再優秀,都不會有人問津,這就是當下的現實。

我們都知道這樣的教育模式不好,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也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是我們還是在堅持着——這不就是我們自己困住了自己嗎?

我們的教育過於強調共性,而對於個性則是完全忽視的,學生們爲了謀一個好的出路,他們只能是壓抑個性,按照規定的路線去走。這樣一來,學生還能有什麼創新能力——戴着腳鐐跳舞,終歸是捆住了手腳啊。而有某方面特殊才能的孩子,也自然而言泯然衆人矣。

我們的教育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之中書本知識,而不重實踐。看看我們的中小學階段,學的都是死的知識,根本就沒有機會去實踐。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說好的勞動課,有哪個學校開展了呢?就是開展了,也都是走過場。而就是現在的理化試驗,也都是臨時抱佛腳,根本就是應付考試。說好的理論聯繫實際,實際上我們的學生都是隻有理論,連走出去的時間都沒有,更不要遑論什麼實踐了。

因此,筆者認爲,姜伯駒院士的話雖然有些刺耳,但是確實如洪鐘大呂,對我們有着醍醐灌頂的警示作用。

我們確實需要完善中國的教育,讓它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培養出更多有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邁向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親愛的讀者,對於北大院士吶喊:不是別人要卡我們脖子,而是我們的教育困住了自己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