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99家醫院統一放號時間

線上預約就診率達92.2%,14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病歷共享應用……北京市衛健委今日召開工作會議,介紹了醫療便民服務、醫療資源疏解等方面的工作進展,以及今年的重點任務。

292家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

北京市衛健委二級巡視員徐長順介紹,2024年,北京統一預約掛號平臺覆蓋全市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線上預約就診率達92.2%。

181家醫療機構實現醫療影像線上共享查詢,172家醫療機構實現平臺在線查詢檢查檢驗報告,基本實現開展檢查檢驗服務的醫療機構全覆蓋,14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病歷共享應用,實現181項檢驗項目、300項檢查結果互認。

爲了方便老百姓就醫,去年還推進了預約掛號“五統一”,299家醫院統一放號時間,291家醫院統一放號週期。

目前,北京市互聯網醫院達到92家,292家醫療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34家醫院入駐全市統一的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全年互聯網診療量達167.5萬人次,同比增長54.7%,北京腫瘤醫院、首兒所等互聯網診療量佔比超過10%,成爲線下診療的重要補充。 ‍ ‍

今年,北京的電子病歷互聯互通和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範圍將擴展到200家二級以上醫院,覆蓋二級以上醫院97%的門診量,加強互聯網醫院服務質量管理,全市互聯網醫院服務平臺接入醫院達到70家。

雄安宣武醫院門診量達20餘萬人次

北京持續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疏解。去年,安貞醫院通州院區、友誼醫院順義院區、北京口腔醫院新址、積水潭醫院回龍觀二期等4個項目開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等地區新增牀位2900餘張,衛生職業學院、首兒所通州院區實現主體結構封頂,市疾控中心遷建等項目加快推進。

京津冀衛生健康協同發展方面,去年北大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廊坊院區正式開診,雄安宣武醫院累計門診量達20餘萬人次。

北京還與保定、承德、唐山簽署了新一輪《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持續組織在京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與雄安新區、張家口、廊坊北三縣等重點區域開展支持合作。支持河北建設7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京津冀三地共建115個醫聯體,推出49項京津冀互認繼續醫學教育項目,三地臨牀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達914家。成立京津冀醫養結合聯盟,覆蓋542家單位。

大醫院號源提前投放基層

在強基層方面,去年北京市屬醫院開始向基層預約轉診平臺投放全量號源,二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的上下轉診量同比分別增長16.4%和133.2%。新建、改造947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配置各類設施設備3萬餘件/套,10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CT設備。

北京市也印發了《北京市8類慢性病長期處方用藥指南(2024試行版)》,慢性病“長處方”同比增長10.0%。18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316個基層專病特色科室,病種增至13種,50%以上村衛生室實現全面一體化管理。

今年將進一步暢通基層預約轉診通道,市屬醫院全量門診預約號源提前2周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放,三級公立醫院50%門診預約號源提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放。強化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基礎,新建30個“互聯網健康鄉村門診”,村衛生室全面一體化管理率達到70%以上。強化家庭病牀和上門服務管理,鞏固慢性病“長處方”政策,實現有需求“老老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今年實現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

2024年,北京市常住孕產婦死亡率爲0.69/10萬、嬰兒死亡率爲1.3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孕產婦死亡率達歷史最好水平。孕產婦及嬰兒死亡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北京市緊密型兒科醫聯體覆蓋41家醫療機構,73家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已全部開設兒科門診,35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提供兒科診療服務,佔比超過96.7%。

爲健全人口政策和服務體系,北京市研究制定了推進生育支持工作措施,推動托育服務供需精準對接,全市託位總數達6.7萬餘個,普惠託位增至3.1萬餘個。加強母嬰健康服務,深入實施區域母嬰安全築基行動;建成母嬰友好醫院20家,兒童健康友好社區達164家;爲百萬名兒童開展疾病篩查,確定兒童五類疾病診斷評估機構16家,建立與各區對口轉診關係。

今年,北京將繼續完善生育友好型社會配套支持政策,推進出臺生育補貼等一攬子支持政策;優化普惠托育政策,針對“小小孩”多元化托育需求,提供全日託、半日託、計時託、臨時託多樣化服務,推進托幼一體化,實現區級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優化婦幼健康服務,推進61家市區危重孕產婦及新生兒救治中心標準化建設,開展生育友好醫院及兒童友好醫院建設,推廣早孕關愛服務,開展“加速消除宮頸癌北京行動”。

記者/戴軒

編輯/張磊

校對/張彥君

運營編輯/劉茜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