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博會現場簽訂合作協議41項

昨日下午,第二十六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圓滿落幕。4天展期,線上線下同步開展,接待境內外各界觀衆6萬餘人次,線上磋商對接11000餘人次。本屆北京科博會期間,共舉辦32場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現場簽訂合作協議41項。

超300個項目首發首展

據瞭解,本屆北京科博會2.2萬平方米的展覽雲集了300餘家企業機構,展出前沿科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等千餘項最新技術和科技成果。其中,特高換流變用機械式真空有載分接開關、工業尾氣生物合成項目、地震搜救機器人、ETFE氣枕等超300個項目首發首展。

展覽吸引30餘家央企、100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獨角獸企業、20餘家高校院所及新型研發機構參展參會。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展重點展示氫能儲能、生物醫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協同創新成果。北京“三城一區”重點展示“匯童7”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全球首臺小動物五模態分子成像設備、聚羥基脂肪酸酯(PHA)新材料。區域創新合作展區重點展示粵港澳大灣區電化學儲能系統相變器件熱管理技術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70餘家外資企業和機構參展

17個國家和地區的70餘家外資企業和機構參展,41家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在本屆科博會上精彩亮相。首次設立東盟展區,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五國共23家企業和機構組團參展,來自新加坡的Deep-scan深度掃描系統在中國首展,來自馬來西亞的微生物蛋白技術備受專業觀衆青睞。

本屆科博會上前沿科技創新產品和技術隨處可見,引領產業發展風向。人工智能讓機器人“如虎添翼”,高速、高精、高穩定、高可靠性的機械手臂獲得觀衆高度關注和長久駐留;Diana7七軸通用機器人獲得2023年北京市“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材料界“尖子生”爭奇鬥豔,納米薄膜給手機、電池、助聽器等多種設備穿上“防護服”;蒙烯玻纖織物幫助風力發電機快速化冰。

現場簽訂合作協議41項

本屆科博會期間共舉辦32場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現場簽訂合作協議41項。組織“中國—東盟科技產業投資貿易洽商會”“‘未來產業’系列推介發佈活動”“北京醫藥健康、新能源產業招商推介交流會”等活動,助力企業精準對接。

同時,舉辦2024北京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組織“北京—沙特經貿洽談會”“北京—沙特先進製造業洽談會”“‘首善金融助企出海’專場交流會”“和合之美——北京國際商事調解高質量對話會”等活動,一站式滿足中外企業找投資、找政策、找企業的需求。組織東盟國家科技類企業探訪未來科學城、中關村壹號等科技園區,促進科技領域對話合作。

從北京科博會看未來產業“風向標”

本屆科博會上,未來產業成“重頭戲”,圍繞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健康等,會議分享前沿技術,開展產融對接。

類人機器人、合成生物、基因診療、腦機接口、飛行汽車、超導材料、氫儲能、無人駕駛、商業航天……這些在今天看起來還略顯“科幻”和“昂貴”的技術,可能會在未來幾年迅速“進化”爲規模千億的戰略性產業,對國民經濟形成重要支撐和產生巨大帶動作用。

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從0到1的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積極佈局未來產業,中國也在悄然發力。今年年初,工信部等七部門發佈了《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重點推進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

在各方積極推動之下,未來產業正加速發展。人形機器人可能會成爲家庭成員,甚至能照護老人;打個“飛的”,從深圳到珠海僅需10分鐘;或者還可以組團進行一次地月旅行。

今年上半年,北京已經有8只政府產業投資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產業,同時鼓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其中,加強相關未來產業創新創業培育,支持關鍵技術產業化,爲未來產業提供生長土壤。

本組文/本報記者宋霞統籌/餘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