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雙橋羅老太,高壽105歲行醫90載,衛生部專門撥款爲她建醫院
“大夫,我沒有錢,可是我這病......”
“不收你錢!安心治病重要!”
“大夫,我這病困擾我一輩子了,沒想到被你治好了,謝謝你!”
“都是我應該的。”
這就是當時已經年近百歲的老人羅老太,與病患之間的日常對話。
羅老太自己也沒有想到,從十幾歲就選擇踏上的這條行醫之路,自己一走就是將近九十年。
而她這一生的行醫路,其實走得並不順暢。
重男輕女 有姓無名
和許許多多的農村女孩子一樣,羅老太一出生,就遭到了嫌棄。
在封建殘餘思想非常嚴重的河南羅樓村的羅家,羅家爺爺看到生出來的又是個女娃娃時,氣都不打一處來,回頭看看站在身後的那幾個長大了的丫頭,深深地嘆了口氣,轉身便離開了。
父親心中的失望,身爲兒子的羅天緒怎麼可能不明白。“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羅天緒思量再三,都不敢把自己給羅老太提前想好的名字告訴父親。
在父親的逼問下,才說出“羅穎”這個名字。羅天緒的初心是,希望這個孩子將來聰明智慧,卓爾不凡。原本也是對羅老太寄予過厚望的。
誰知,羅家爺爺竟然一拍桌子,指着羅天緒鼻子罵道:“你個不孝子!你真想讓我羅家的男娃娃被永遠‘影’住,讓羅家斷在你手裡!”
原來,羅家爺爺文化程度有限,並不理解“穎”字的含義。
從此,羅家再沒人敢提“羅穎”這個名字。而羅老太打從出生這一天起,便是個有姓無名的人了。爲了方便喊叫,大家都叫她“羅大妮”。
導致羅家爺爺這麼失望,其實是有重要原因的。
當時的羅家早就是世代行醫的小有名氣的一戶了。羅家自創的一套正骨療法,更是幫助了很多人。但是大家都是窮苦人家,即便是有名氣,羅家也一直過着清貧的日子。
更重要的是,羅家的醫術貫徹“傳男不傳女”的思想,眼看羅家醫術無人傳承,爺爺怎能不氣?
可是奶奶陳氏她纔不管這些。她看着羅大妮從小就聰明伶俐,於是在她3歲時,偷偷教羅大妮摸骨。沒想到,卻從此開啓了羅大妮的“慧根”。
苦學技藝 一舉成名
“大妮,過來幫我固定一下。”年僅5歲的羅大妮已經可以在奶奶外出行醫時,充當合格的小助手。
此時的她,已經完全能夠聽懂羅家正骨醫術中所用到的所有專業名詞,更能夠根據奶奶的指令,在病患身上找準部位,進行治療。
有時候,奶奶突然說出一個新的醫用術語,羅大妮爲了搞懂他們的意思,除了會追着奶奶問到底,還會自己翻看奶奶的醫學書籍。
羅大妮發現,她對中醫的人體圖像好像具有天生的親切感,上面縱橫交錯的經絡和星星點點的穴位,正常成年人學習很多年都未必記得住,可她從小便熟捻於心。
羅大妮在自己身上做實驗,在圖紙上模擬畫畫,爲了記住這些,她甚至可以做到不吃不喝。
奶奶陳氏知道自己沒有看錯,並且下定決心將羅家的醫術傳給羅大妮,爲這事,奶奶和爺爺還大吵了一架。知道爲了教自己卻連累了奶奶捱罵,羅大妮學習時的態度更認真了。
慢慢地,奶奶陳氏就發現,常見的脫臼、骨錯縫等病症,羅大妮已經能做得非常好了。
“沒想到小小年紀,就能幫奶奶看病了。”這是十幾歲的羅大妮經常聽到的表揚。
羅大妮心裡高興,但她不知道奶奶的身體已經一天不如一天了。
直到有一天,奶奶將她叫到牀前叮囑道:“你這雙手只可治病救人,不可拿人一分一毫,這是我們的祖訓,你要記牢!”
奶奶的話她始終放在心上,這也成爲了羅大妮一生的航燈。
奶奶說完這些便撒手人寰,此後,羅大妮便破例成爲了羅氏正骨技藝的第五代傳人。
而此時,羅大妮不過是個十四五歲的孩子。
剛滿十六歲的這一天,村裡的王大柱因爲無意中驚擾了隔壁的牛,受驚的牛頂着兩個利角衝向王大柱,一下將其頂上半空,再次摔下來後,王大柱疼的齜牙咧嘴,怎麼都無法站立起來。
吵鬧聲,呼喊聲很快將羅大妮引了過來。
衆人看到是個小丫頭揹着醫藥箱就來了,都不敢讓羅大妮動手,但是十里八鄉沒有別人了,這才讓出空間,讓羅大妮醫治。
只見羅大妮一看二摸三按四接,“咔吧”兩下,羅大妮說:“好了。”
衆人不信,王大柱更不信,他在衆人攙扶下,顫巍巍地站起來。剛纔還疼得碰都不能碰的地方,現在竟然好了。
“神了!”衆人歡呼,村民都說羅大妮不愧是羅氏傳人,果然名不虛傳!羅大妮也因此一炮打響。
嫁入王門 苦苦支撐
一轉眼,羅大妮就到了該出嫁的年齡。
由於羅家世代名聲在外,雖然日子窮苦,但是做得都是濟世救民的善事,很快就在王村說了一戶稍微富足的人家,丈夫叫王治忠。
雙方長輩確定好過門日期後,王家就開始張燈結綵,準備迎接這個大喜的日子的到來。
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羅大妮過門的前一天,王家傳來噩耗。
王家遭遇不測,家裡的錢財全部賠光,王治忠的母親也因爲受不了打擊當場去世。
聽到這個信息,媒人開始勸說羅大妮:“王家現在不行了,還是算了吧。”
誰知,卻遭到羅大妮的嚴詞拒絕:“做人怎麼能言而無信!有錢就嫁,沒錢就躲得遠遠的嗎?”
於是頂着羅家父母的勸阻,大家都不看好這段婚姻,羅大妮卻毅然前往,進到王家後,羅大妮也驚呆了:婆婆已經離世,只留下體弱多病的公公,還有幾個年幼的需要照顧的弟弟妹妹。
原以爲還有王治忠可以依靠,卻沒想到,王治忠在一次發大水出去搶險救災後,再也沒回來過。所有人都說王治忠被洪水沖走了。
遭遇連連不順的羅大妮,此時已經是王門羅氏,雖然仍然連名字都沒有,但她知道自己沒辦法再回羅家,她更沒辦法做背信棄義的事。
看着一家老小,都等着她照顧,她不能再離開。
於是她白天上山砍柴挖野菜,晚上照顧老人小孩吃喝拉撒。抽空羅大妮還不忘鑽研自己的醫學技藝,偶爾還要出去行醫,爲村民解除病痛的折磨。
就這樣在王家一呆就是二十餘年。
杏林高手 兼濟蒼生
羅大妮再次背起行醫箱,治病救人的時候,是在得知丈夫王治忠沒有死,而是跟隨紅軍南下,並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爲一名排長。
而且王治忠還安排人來到王家,準備接羅大妮到部隊團聚。
接到消息的羅大妮安頓好家裡,便趕往西柏坡。
在部隊,羅大妮憑藉着自己的醫術緩解了士兵的病痛,對飽受骨折、骨裂等骨病痛苦的士兵來說,猶如春風一樣溫暖。
在部隊羅大妮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卻因爲太過勞累,失去了她和王治忠的第一個孩子。
那時候的部隊,醫療設施簡陋,醫護人員緊缺,部隊好不容易有一個妙手回春的“神醫”,大家都爭先恐後找羅大妮看病。
可誰都不知道,羅大妮當時已經懷孕三個多月。
因爲長期的營養不良和終日勞累,在一次診療過程中,羅大妮流產了。
部隊首長知道此事後,對羅大妮說:“羅大妮同志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從此以後,羅大妮徹底成爲了一名軍醫。
羅大妮的高超醫術不僅備受士兵的愛護,就連部隊領導也會慕名求醫。
鄧穎超同志就曾經得到過羅大妮的醫治,那天鄧穎超因腰痛病再次復發,躺在牀上幾日都無法下牀,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工作。
後來,周恩來請來司機開車接來了羅大妮,不出半小時,鄧穎超的病症緩解了大半,羅大妮又囑咐了注意事項,便要起身離去。
這時卻被周恩來叫住,禮貌地詢問羅大妮的姓名,羅大妮不好意思的說:“我沒有名字,就叫我王門羅氏吧。”
“這都是新社會了,怎麼還叫羅氏。”周恩來非常不解,想了想說:“你的醫術這樣出名,全部隊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給你起名:有名,好不好?”
羅大妮心裡激動萬分,這麼多年自己終於也有名字了,還是周恩來起的,但是她又想到了奶奶的教誨,和自己的祖訓,於是低調地說:“我治病救人不爲了出名,就把有名的“名”改成明天的“明”吧。”
一世清廉 兩袖清風
在羅有明一生的醫者生涯中,她始終牢記着奶奶對她說的祖訓:不收人錢財。
新中國成立後,羅有明隨着丈夫來到北京雙橋定居,在這裡開設了自己的診所,一分錢不收已經不現實。
但是羅有明始終只收成本費和正常支出的費用,而對生活貧苦的病患,仍然做到分文不收。
此時羅有明已經是聲名顯赫,電視臺也爭相報道。但是羅有明依然只專注於醫術,對功名利祿仍然保持淡薄的態度。
著名大畫家徐悲鴻先生曾經被羅有明醫治好舊疾後,爲了表達感謝,讓羅有明在他所有的駿馬圖中隨便挑選。
誰不知道徐悲鴻先生畫作的珍貴,但是羅有明依然不爲所動,擺擺手說:“謝謝你的好意,有問題再來找我。”
隨着自己的年齡增高,羅有明知道自己不可能永遠爲人民服務,她在行醫過程中,一直都是主動提點年輕有爲,肯幹敢幹的醫學愛好者。
羅有明主動打破羅氏正骨技術不傳給外姓人的先例,更是打破“傳男不傳女”的封建思想,誰想幹誰幹得好,就交給誰。
羅有明想的是,越多的人會這門技術,就有越少的人能免受病痛折磨。
後來,羅有明還開設了培訓班,正式開門收弟子,甚至還吸引了很多外國留學生到她的培訓班學習,根據不完全統計,羅有明的弟子多達四千餘人。
看到這個情景,衛生部已經感到了羅有明的社會影響力,於是撥專款籌建了“羅有明骨傷科醫院”,並且指定羅有明爲該院院長。
而此時的羅有明在自己的“雙橋羅老太”診所裡的掛號費,仍堅持只收五角。
105歲高齡的羅有明直到九十九歲才正式停止行醫的腳步,她幾乎是用一生的時間在人世間寫下了“醫者仁心”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