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族常陷入孤獨感 專家:建立與人的連結經營歸屬感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鬍海國(左1)。(林周義攝)

不少民衆爲了工作因素成爲「北漂族」,獨居在城市的一角。根據精神健康基金會調查,20歲以上民衆中,缺乏歸屬感人口比例近4成,達36.6 %,容易造成孤寂感。專家指出,獨居、待業、婚姻破裂都是容易產生孤寂感的族羣,因現今家庭環境較少能提供支持,可建立與人的連結,行程三五成羣的「精健家族」,經營歸屬感。

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鬍海國表示,孤寂有3因素,1個是待業,還沒找到工作,或是工作不穩定;第2個是婚姻有問題的人,不管是離婚、分居或是婚姻上有種種困難的人;第3個則是單獨住的人。其中,共通的元素是要建立、經營歸屬感。精神健康基金會這幾年來一直努力推動「精神健康家族」,身邊要有人能無所不談,分享快樂、分擔困擾,要能互相給予支持,這種歸屬的感覺不會突然就有。

「要平安、幸福不是理所當然,一定要花時間經營」,胡海國說,臺灣社會比較保守,很少社交場合,有些人會去聽音樂會、爬山,這些活動太嚴肅,比較沒有什麼待在一起做什麼都可以的地方,因此歸屬感的經營要特別推動,從同事、同學開始。臺灣人重視友情,有機會在一起,要多「加碼」一點,找一些比較可以談的。

胡海國表示,同學會是基於舊的情誼而相聚,不一定能談切身的事情,同學很好,但一般來說,關係都太表面,需要的是要深一點的關係,3、5個人就夠了,應建立需要時,半夜打電話還能約出來的關係。

他提出「三五成羣成羣的精健家族」概念,現在的家庭中,兄弟姐妹、父母分的很遠,有時候因各種原因,弄得吵來吵去,反而不容易互相支持鼓勵,最後都是等到誰要結婚纔會,家庭成員纔會見面,平常反而比較疏遠,尤其少子化趨勢下更爲明顯,因此平常要經營隨時可以在一起的,三五成羣的、非血緣的精健家族,可以增加精神上的韌性,且是享樂、互相關心的關係,這個關心不是單面,而是雙方面的,這纔有連結。

「沒有連結的只有社交」,胡海國說,有連結的關係,是連作夢都會想到對方,互相關心、甚至互相批評成長。這種精健家族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他也很努力在經營,最近還請朋友過年到家裡,大家各帶一道菜,一起唱唱歌,花時間經營就能永保平安、幸福,平安不等於沒有事情,幸福不等於沒有痛苦,但是不要把這些當作理所當然,要把歸屬感當作生命中和事業一樣重要的事情來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