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發表全球首篇研究 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最佳療法

北榮副院長侯明志領導的門脈高壓診斷治療團隊,與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文志合作,進行雙醫學中心隨機對照研究,藉由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肝癌病人的整體存活率。記者沈能元/攝影

肝癌於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二,每年新增個案約1萬人,患者常因肝臟內肝門靜脈呈現高壓狀態,而出現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併發症,並有相當高的再出血率與死亡率。爲了解更佳治療方式,臺北榮總與高雄榮總長達10年合作研究發現,肝癌合併胃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選擇內視鏡結紮治療,相較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propranolol)藥物,顯著減少首次出血機會。

北榮副院長侯明志領導的門脈高壓診斷治療團隊,與高雄榮總胃腸肝膽科主任陳文志合作,進行雙醫學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此完整研究成果已於今年3月刊登在胃腸肝膽領域重量級期刊「Gut」。

侯明志說,約有一半肝癌患者合併有食道靜脈曲張,沒有給予初級預防防止第一次出血,其中近一半病人會發生食道靜脈曲張出血,而肝癌病人併發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的預後非常差,其再出血率約50%、6周內死亡率達26至48%,兩者皆比非肝癌病人高出許多。

北榮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楊宗傑表示,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是門脈高壓的主要併發症之一,過去30年來醫療進步已大幅改善胃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病患的預後,但出血後死亡率仍高。肝癌是門脈高壓的一個特殊次族羣,也是全國第二大最常見癌症死亡原因,對國人的健康影響甚鉅。

楊宗傑說,國際針對門脈高壓的治療共識,主要是針對肝硬化病人研究,應優先使用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若有禁忌症且合併有高危險性食道靜脈曲張,則建議接受內視鏡靜脈曲張結紮術預防出血,但未對肝癌病人預防策略有特別描述。

但最新研究是針對肝癌病人發現,接受內視鏡結紮治療相較口服藥物治療,顯著減少肝癌合併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首次出血機會,出血風險下降6至7成;針對早期肝癌患者,內視鏡結紮治療不僅可以減少食道靜脈曲張出血率,還可以改善整體存活率;晚期肝癌的患者則由於腫瘤進展快速、患者存活時間較短、兩組接受治療時間及次數皆不完整,因而兩組出血率及死亡率沒有顯著差異。

侯明志說,臺灣乃至於整個亞太地區皆爲肝癌盛行區,此重大研究成果發表,對肝癌並食道靜脈曲張患者的治療與預後有着重大的影響,將改變現行治療策略,可望藉由食道靜脈曲張的初級預防策略,減少肝癌病人出血機會,進而改善肝癌病人的整體存活率。

臺北榮總與高雄榮總長達10年合作研究發現,肝癌合併胃食道靜脈曲張患者選擇內視鏡結紮治療,相較口服非選擇性β-腎上腺素阻斷劑(propranolol)藥物,顯著減少首次出血機會。圖/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