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文資保護、危老都更難取捨 裡長盼:勿犧牲地主權利
星巴克重慶門市現址過去是臺北市日治時期最早的市街改正建物之一。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重慶南路一段的危老都更案,擬興建27層樓的商辦,遭文資界認爲破壞天際線。當地建國里長許瀞尹則認爲,老城區需要都市更新面容,也希望與古蹟、歷史建築共生,但不能只犧牲地主權利,「既然損失這些容積,那也該要有所補償。」
這棟危老都更案,興建27層樓高之外,也要下挖地下五層、18公尺,因此北市文資委員訂定出該建物的四邊角18公尺的五倍範圍內的市定古蹟的建設保護計劃,範圍有17座市定古蹟、4座歷史建築。
當中,最爲靠近的市定古蹟、衡陽路17號及重慶南路1段119號三角窗建築,是在日治時期市街改正建物,表現各時代營造技術流派特色者,且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對街現爲星巴克的建築,同樣興建於日治時期,是三好德三郎經營的辻利茶舖建物,茶鋪爲當年重要茶產業銷售據點,也曾爲榮町郵便局,見證榮町的市街發展及繁華榮景。
同時,重慶南路上的臺灣銀行也是市定古蹟,其興建於1897年,爲日本政府爲控制檯灣金融與經濟而設立,更挺過白蟻侵蝕及二次大戰轟炸重建,具有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
不過,舊城區長大的許瀞尹認爲,在文資保存的前提之下,不能犧牲地主的權益,「明明法律可以蓋到27層樓,但是地主得損失這些容積,不然市府也該有補償措施。」
她是在城內長大,回想以前街道熱鬧、燈火通明,現在卻變得死氣沈沈,如今盼到了都更的機會,卻因爲相關團體拒絕就退回。
許瀞尹說,居民對於古蹟保存相當愛護,但是周邊房舍都已超過50、60年,碰巧昨天又發生大地震,誰也難以確保房屋能否再挺過一次次強震,對於能夠都更當地都相當期盼,因此希望市府能重新審視法規,創造古蹟和新建物的雙贏。
重慶南路一段路上的臺灣銀行。記者邱書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