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費的周星馳
近日,周星馳昔日經典影片《食神》時隔28年首次在內地上映。該片上映一週,累計票房556.3萬元,目前來看,成績略顯“磕磣”。
大衆見狀禁不住憂患起來:周星馳,這一喜劇界的“招牌”真的要倒了嗎?
01
經典作品內地首映遭崩盤,周星馳情懷終成笑料?
電影《食神》自1996年上映至今,在豆瓣累計收到44萬多人的評價,並獲得8.2的高分。
《食神》在上映當年更是摘得“年度票房亞軍”的稱號,還被大衆標記爲對周星馳具有轉折意義的作品,成爲周星馳的“翻身”之作。
影片中的經典橋段和人物悲喜爲幾代影迷津津樂道,有人稱:“這部我可是看過了100遍,100遍!”
當《食神》將在內地上映的消息傳來時,不少人抱着期待的心情等待與之在大銀幕邂逅。
但也有人表達出內心的不屑:“沒錢恰飯了是吧,靠炒冷飯撈錢。”
對此,影迷反駁道:“有炒的價值。”
31日上映前,《食神》被寄予厚望,觀衆原本也預想票房輕輕鬆鬆幾千萬不成問題,結果竟出乎意料地“糊”至一定地步。
《食神》首日上映排片達到4.7%,其中黃金場佔比4.5%,拿到2.1萬場次。
但上映第一天,《食神》就倒掛一半,2.1萬場+4.7%的排片,卻只產出2.2%的票房。
因而到次日,院線馬上腰斬《食神》的排片,但排片即使斬到3%,綜合票房佔比也僅1.2%。
《食神》在市場的這場“敗仗”簡短一句總結爲:“首日倒掛,次日拉垮,第三日崩盤。”
此等落差不免惹人非議:“周星馳號召力差成這樣了嗎?”
有人猜測,《食神》對周星馳來說也許是抱着“觀衆還會還我電影票”的心態去上映的,但奈何觀衆不再吃他的“情懷”。
擺在大衆眼前唯一的事實,就是“觀衆不還票”。
還有人將《食神》慘不忍睹的票房歸咎於排片少的緣故。
但比《食神》早7天重映的《孤注一擲》,後者重映首日排片僅有0.2%,1164場次,《食神》排片率是《孤注一擲》的20餘倍,票房卻僅是後者的12倍。
究其票房慘淡的深層次原因,“暑期檔大盤過於冷淡”難辭其咎,意欲靠28年前的舊作救市幾乎稱得上是異想天開。
周星馳近年口碑下跌得厲害,再加之港片情懷被消耗過多,“欠周星馳一張電影票”貌似已不足以再動員大規模影迷,周星馳的票房號召力大不如前。
此外,內地上映的《食神》據稱是高清修復版,但內容除了進行零星刪減外幾乎無變動,甚至都沒有重製,修復後的畫面也被吐槽“畫質像720p”。
當今時代各平臺資源俯拾皆是,網友們表示:“已經看過很多遍了,沒有必要花錢再看一遍一樣的。”
因此哪怕《食神》此次號稱是“內地首映”,影片對大家的吸引力依然有限。
另外,觀影消費的主力軍主要集中爲年輕人羣體,尤其以00後爲代表。
不同於70、80、90後,這一代人對周星馳稱不上是完全陌生,但對他的情懷總不至於到多深的地步,買不買賬更多的還是看個人喜好。
時代推動審美更迭,《食神》曾是無厘頭搞笑的代表作之一,但目前看來,“無厘頭”似乎已不再適應當下語境。
存在一些欣賞不來周星馳風格的觀衆,影片某些情節在他們眼中稍顯老套,他們將這種“無厘頭”形容爲“尬”。
不可否認的是,拋開票房因素,摘掉童年濾鏡,《食神》仍舊是一部可圈可點的商業片,只是遺憾也沒能完全跳脫出時代的侷限性。
可見,情懷並不等同於票房,經典重映、老片首映未必就能賺得盆滿鉢滿,能取得票房佳績的實屬鳳毛麟角,“星爺出品”也總會有失靈的那一天。
02
入局短劇、搞綜藝...創作力衰竭無力迴天?
周星馳近些年幾乎淡出了影壇,舊作反覆拎出重映,卻久不見上新。
《大話西遊》《功夫》《美人魚》都曾以各種由頭重新搬上大銀幕,《大話西遊》系列電影更是在2014、2017、2020年,6年內先後重映了三次。
如今時隔多年,周星馳即將攜新作《女足》迴歸。據悉,目前處於角色的海選籌備階段。
在臺北選出的六強選手照片曝光後,卻被網友吐槽毫無亮點,至於最終成片如何還待觀衆考量。
近年來,周星馳名聲大不如前,有些網友甚至勸其息影,表示:“並不是真想看,別折騰自己的家底兒了,早點息影讓我們的美好留在90年代吧。”
年紀漸長的周星馳現今已很少現身大銀幕,更多從事幕後工作。
近一年,周星馳動作頻頻,在今年和抖音達成獨家精品微短劇合作,雙方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
截至目前,周星馳已官宣出品兩部短劇。
近日,由周星馳出品的短劇《大話·大話西遊》開機,預計將於今年年底上線。該劇由周星馳出品,蔣龍、張天愛擔任監製並出演,王建華、鬆天碩執導。
顯然,從劇名可以看出,該劇爲周星馳經典喜劇電影《大話西遊》IP的創新開發。
有人稱“可以期待一下”,但也有不少網友對打着“周星馳”旗號的短劇深感懷疑,直言“不會有水花的”。
觀衆此番言論並非無中生有,不久前,周星馳出品的首部短劇《金豬玉葉》以及第二季都已播出完結。
原本觀衆是慕“周星馳”的名而來,但播出後,許多觀衆表示看完第一集就覺得不對勁:“這是宣傳詐騙吧?劇情一點也不好笑,根本不是星爺的風格。”
短劇中周星馳的喜劇痕跡被指存在感太弱,很難get到笑點,導致網友們紛紛聲討劇組的真實水平,並懷疑星爺只是掛個名,根本沒參與制作。
《金豬玉葉》從拍攝到宣發都以“周星馳首部短劇”爲賣點,而實際周星馳僅是參與執導。
網友指責平臺:這和拉周星馳下水有什麼區別?有真正做周星馳式喜劇嗎?
單看數據,短劇《金豬玉葉》播出效果似乎不錯,但縱覽收視走向,看得出其播放量在一路下跌。到第二季,該短劇的關注度與討論度持續走低。
此外,周星馳今年和愛奇藝也達成了在IP上實現360度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近期播出的脫口秀綜藝《喜劇之王單口季》便是由周星馳擔任發起人,節目把宣發重點集中於周星馳,可直到節目播出大家才意識到周星馳只是一個“噱頭”。
許多觀衆奔他而來,結果他卻沒幾幀正面鏡頭,坊間甚至傳聞請的是“山寨版星爺”。
繼《金豬玉葉》後觀衆再次感覺被“詐騙”,掛名但不參與。加之,有人認爲節目不好笑更使觀衆對“周星馳”名號失望。
今年周星馳的種種行跡似乎向大衆釋放出自己急着賺錢的信號,無論是短劇還是綜藝都顯露不出周星馳的水平,更像是一場周星馳與平臺間消費其IP的商業性合作。
有人指出周星馳如今的目光全放到了盈利上,難得打出的名聲正一點點被他不節制的消費行爲侵蝕。
也許事實正是如此,也許只是空穴來風,但喜歡或討厭總歸是主觀的,失望積攢夠了自會有人離開。
03
熬過籍籍無名,“喜劇之王”正在遠去?
遙望周星馳的喜劇之路,並非一片坦途。
1980年,周星馳雙腳踏進演藝圈的大門,在龍套界摸爬滾打數年。
1988年他開始將演藝事業重心轉向大銀幕,並在電影《霹靂先鋒》中首次擔任男主角。
1994年周星馳步入轉型階段,開始嘗試自導自演。他極具風格的“無厘頭喜劇”在電影市場獨樹一幟,電影事業成就頗豐。
周星馳主導的電影主題基本都是邊緣人物中心化,塑造各色各樣的小人物,但核心始終是小人物的夢想與逆襲,因此深受大衆共情。
在巔峰站得再久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候,全盛時期的周星馳,一年能拍5部賣座喜劇,如今他花費幾年才能拍得出一部。
從2001年的《少林足球》到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12年間周星馳出品了4部電影。
其中,《西遊·降魔篇》的出現還耗費5年之久,周星馳加速度爲負的拍片速度讓影迷無比心焦。
2016年周星馳擔任電影《美人魚》的導演、編劇、製片人,上映後該片一舉創下中國內地影史單片票房紀錄。
有叫好,但負面聲音似乎居多。有影迷稱這是周星馳最爛的電影,“梗很老還不好笑”,“周大導演太讓人失望了”...
叫苦不迭的同時,大衆的“周氏神話”情結也正悄然消失。
2019年,豆瓣評分5.7分的《新喜劇之王》幾乎徹底敗壞了周星馳的口碑,“賣情懷”、“炒冷飯”的聲音撲面襲來。
時至今日,仍然有說星爺江郎才盡的聲音,但也有人承諾會一直等他。
周星馳的喜劇風格能否在Z世代延續,暫且還不能下定論。但若一味消費過往贏得的口碑,總歸是不利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