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淋病 梅毒 課綱(段心儀)
臺灣青少年感染淋病的案例暴增,國教行動聯盟呼籲衛福部正視青少年性病日益嚴峻問題。(國教行動聯盟提供/林志成臺北傳真)
教改一直強調價值中立、開放多元,但沒有核心理念的多元開放會帶來甚麼結果?近日各種校園亂象發出警訊,除非淋病、梅毒、霸凌、吸毒都被承認是某種多元價值,否則課綱就該從根本進行檢討。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15至19歲少男淋病的病例從2012年的111例,2023年增至756例,增幅超過6倍,同齡女性病例更從2012年的26例,成長至2023年的222例,增幅約達9倍。更驚人的是15至19歲女性感染梅毒病例,激增53倍,且低齡化趨勢明顯。醫師提醒,淋病長期不治療,恐造成不孕;梅毒若不治療,更恐嚴重損傷心臟和神經系統,導致死亡。許多教育團體備感驚嚇紛紛提出警示,他們指出依臺灣青少年性行爲問題實已遠遠超越道德範疇,進而危及生命、影響社會安定。而這一切與20年來課綱與教材的偏差絕對相關。
自古至今,口號動聽而結局悲慘的事所在多有,如文化大革命。而歷史總證明口號背後有人慾,課綱的人謀不臧似乎也難逃此定律。課綱一直強調鬆綁,從教材到教學到入學方式,每個人都有權去尋找自己獨特的存在意義與價值。但對十幾歲的孩子而言這是個太難的命題,只能追隨聲量人云亦云。殊不知自以爲思想先進,卻是陷入弱肉強食的叢林,性平教育就是如此。發展迄今,它早已偏離兩性平等的本意,不但創造出虛幻的多元性別,更助長不安全性行爲的泛濫,嚴重傷害了本該是主要保護對象的少女。
且課綱理念偏差造成的問題何止性行爲一項?「價值中立」變成沒有是非,「多元開放」更成了搪塞藉口,加上教師管教權的萎縮,今日校園毒品、霸凌、詐欺事件倍數成長,每日如影隨形在青少年身邊,但何曾看到政府積極進行防治與處理?人人都知道教育理念亟待釐清,校園管理必須權責分明,但竊據高位者永遠尸位素餐,官僚式的敷衍,鴕鳥式的因循苟且,坐視臺灣基礎教育土崩瓦解,卻完全不作爲。到底多大的政治利益讓他們利令智昏?
三十年教改先要青少年腦洞大開,重新認識並界定自己,有意識地洗腦出「你不是中國人」、「你不是漢人」、「漢人是侵略者」的認知,讓青少年否定自身血脈。於是「國文科不該教中國古文」、「歷史科不該教中國史」、「公民科不該教禮義廉恥」都合理化了。如此則青年自然該以血肉捍衛臺灣,永爲美國不沉的航空母艦,且航空母艦還得自行支付保護費,再荒謬的事都得到解釋。至於數理科跟着陪葬,臺灣科技島地位岌岌可危等問題,在龐大政治利益面前都成了蕞爾小事。
新的課審委員必須得到新的立法院認可,這是唯一的機會讓歷史的錯誤得到糾正,臺灣的未來得到救贖。得了淋病、梅毒就該醫治,人體才能重獲健康,錯誤的教育政策必須翻轉,臺灣纔不會走入黑暗的幽谷。
(作者爲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