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騰思潮》憶阪神大地震中窺見的「歷史暗渠」(本田善彥)

「二二八事變」後,逃往大陸的謝雪紅成立了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延續戰前臺籍精英與中共合作的政治遺產。(資料照片)

下面故事5年前於港媒上闡述過,時逢阪神淡路大地震30週年之際,重新分享於臺灣的讀者。

30年前,阪神淡路大地震發生(1995年1月17日)時,我在中廣海外部服務,當天上午主管找我,因視重災區神戶爲華僑密集的大城市,公司臨時決定指派新聞部王憶慈先生和我到災區採訪報導。我是土生土長的神戶人,當地的地理和民情比任何同仁熟悉,最適合跑災區協助報導新聞。

下午正要出發時,有位年長同事跑過來給我紙條,說在地震發生後,他與住在神戶的親戚失聯,能否順便去看一下?紙條上寫着神戶市內華裔人口密集地區的地址和電話。

早年居住神戶之華人總人口僅次於東京,但擁有永久居留權的華僑人口高達約6500人,比第二名的橫濱多一倍。神戶僑界和橫濱長崎等別的僑界最大不同,就是臺籍人口居多,因爲神戶是日本戰敗前日臺航線之終點站,不少移居日本內地的臺籍人士定居於該地,例如著名臺裔作家陳舜臣的家族,周恩來的日文翻譯林麗韞的眷屬等。戰後,原有日本國籍的這些臺籍人士都變成爲中華民國籍。在日本的原有僑界也接納臺籍同胞爲新成員,並稱他們爲「新華僑」。神戶原有不少臺籍居民,因此戰後於該地的華僑人口暴增。

地震第二天,我們好不容易抵達神戶災區。因爲公路處處截斷,交通網路幾乎癱瘓,必須克服餘震所帶來的危險,加上在當地沒任何奧援的情況之下,我和新聞部同仁,小心翼翼地走路,一個個訪問僑界各階層人士。到了每整點,透過當時纔開始普及的手機上現場新聞。趁着採訪的空檔,我一度去看同事給我的紙條上之位址,但在那裡看到的是快要倒塌的一棟舊大樓,聽他鄰居說,該名老翁地震發生不久後逃到避難所,後來我詢問幾所避難所,但時間太倉促,通信環境也很差,其下落始終都無法確定。

幾天後返回臺北,我跟年長同事分享於災區所看到之情景和獲得的資訊,同時向他致歉沒幫上他的忙。他向我道謝後,講給我聽他親戚——叔叔的故事,說叔叔年輕時赴日本內地讀大學,跟李登輝他們一樣,戰敗前提早畢業參加「學徒出陣」而從軍。日本戰敗後,原本擁有強烈反對殖民意識的他,抱着參與建設新生臺灣的夢想而返回故鄉。返臺後當上學校教師,但在日本讀書時思想早已左傾的他,被當局嚴密監控,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不久後,有一天突然失蹤,再也不回來。家人擔心,透過關係處處打聽其下落,但沒聽到任何消息。

過了幾年,日本和國府簽訂《日華和平條約》(《中日和約》)恢復日中邦交,不久後,他家人收到一張沒寫姓名地址,以短短文章報平安的明信片,看筆跡和郵戳才得知叔叔生活在神戶。之後他家人和叔叔漸漸地恢復通信,得知叔叔在二二八事件發生不久後,接到一個老友之警告,他留日時代的好友被捕,知道治安單位懷疑他的左傾背景,察覺到自己身上即將會發生的危險,只好偷渡到日本避難。抵達神戶後,受到旅日同鄉的庇護,在當地一個小角落低調過日子,據說,這樣戰後偷渡日本避難的臺籍人士還不少。他還說,叔叔曾認真思考過赴大陸加入革命隊伍,但後來在神戶成家,小康生活也上軌道,只好放棄念頭。當時是戒嚴時期,叔叔還是不敢回來,只好在父親赴日洽公之餘去見叔叔,他記得小時候因爲叔叔的關係,偶爾有員警來盤問,親屬辦出境手續也有些麻煩。因爲叔叔有左傾記錄,第一次返回臺灣故里還得等到解嚴後。

到了21世紀初,我有機會在北京專訪林麗韞。她是日本殖民時代的臺灣台中清水出生,戰中到戰後在神戶長大的中共臺籍高幹。她父親林水永在神戶經商,據他親戚蔡坤霖口述,林水永戰前在臺灣生活時,被懷疑他和臺共(戰前日共領導的「臺灣民族支部」)有關,就曾經受到特高員警的跟蹤。據林麗韞的回憶,本來對臺灣光復感到狂喜的父親,應該是受到二二八事件的影響,後來公開批評國府的失政。二二八事件後,林麗韞在父親身邊曾經見過好幾位因爲害怕在事件後受到清算、因此偷渡逃來日本的臺灣青年。林麗韞說「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有些臺灣年輕人逃到日本,父親接受了其中一些人,關照他們的工作等」。林水永在神戶僑界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公開跟國府翻臉,所以馬上就出現在黑名單。林麗韞稱,後來神戶的華僑社會也分成國共兩派,不過臺籍僑民還是受到二二八事件的影響,左傾人士相對地多了。

在燕京吹沙塵暴的季節,聽到林麗韞的回顧時,忽然想起1995年1月17日在電臺走廊打開看紙條時看到的地址,同時想起來在寒冷災區餘震中,吐著白煙仰望嚴重損壞的大樓時感到之莫名不安。那時,也許我在故鄉的小巷裡看到連結着日本和臺海兩岸之「歷史暗渠」末端。(作者爲旅臺資深日本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