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中國:人工智能可以像財務專家一樣思考和交互 改變金融風控模態

以“新時代,共享未來”爲主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舉辦。本屆進博會期間,畢馬威中國探討了人工智能在國內外金融監管方面的形勢,分享了《人工智能 (AI) 國際金融監管初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併發布集合人工智能模型的“天罡之財務風險分析平臺”。

報告提到,目前金融監管機構對於人工智能監管的整體立法並不十分活躍,各個國家、地區的金融監管部門主要根據整體性的人工智能監管政策與要求,在各自的職能領域針對人工智能應用進行規範。但隨着上位法及人工智能專門法規的陸續出臺,相關金融監管機構亦在醞釀人工智能領域的金融監管要求。

畢馬威中國金融行業研究中心合夥人李礫表示,隨着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轉化,金融行業已廣泛將人工智能技術投入於智能營銷、智慧投顧、投訴處理、制度審閱等領域。建議金融機構主動調研行業市場及機構內部的人工智能應用現狀,並結合風險控制目標,前瞻性地將人工智能治理目標與風險管控融入日常管理流程中。

人工智能的發展改變了百業生態,金融領域亦深受其影響。畢馬威中國客戶與業務發展主管合夥人江立勤表示,財務風控、合規管理、信用授權等等一系列關鍵流程和工作因爲人工智能的引入形成了新範式。新範式展現出了更爲敏捷、動態和精準的風控能力,更爲高效的解決機制,在應用時顯著呈現跨場景的泛化能力,促成了生產力工具和機構運營能力的變革,爲金融服務及其關聯的企事業機構帶來了新發展機遇。

圍繞人工智能在金融行業應用的最新趨勢,畢馬威專家認爲,金融業面臨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爲特徵的新發展訴求。

畢馬威中國數字化戰略諮詢合夥人柳曉光表示,在智能化發展的背景下,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處理好局部能力突破與整體轉型效能之間的平衡、創新資源部署與資源使用效能之間的平衡、前沿創新實踐與審慎風險防控之間的平衡三大關係。這三大關係要求,突破部門屏障,建立銀行“業業融合”“業技融合”治理新形態。業內需要選取合適的場景入局時機,並進一步完善組織機制,此外還需選擇合理的技術實現路線,並按需升級數據架構,做到穩步把控。

“人工智能改變着金融風控的模態,大數據模型爲應用與決策提供量化依據,讓人工智能像人類財務專家一樣思考、判斷與交互,提供更高效的智能分析與告警。”畢馬威中國金融業風險和監管科技合夥人王大鵬表示,智能風控已成爲大中型企事業機構財務管理的基石,其核心在於能夠顯著提升風控的有效性,幫助風控更精準地識別舞弊行爲等風險事件。畢馬威天罡之財務風險分析平臺已經積累了金融及企事業機構衆多案例,實戰場景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