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擁有680億美元,是他嗎?

中本聰是誰?這是一個世紀謎題。

美國時間10月8日晚間,HBO最新上線的紀錄片《電子貨幣:比特幣之謎》(Money Electric: The Bitcoin Mystery)聲言已揭開這一謎底。

導演卡倫·霍貝克(Cullen Hoback)認定,彼得·託德(Peter Todd)是“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

彼得·託德堅決否認自己是“中本聰”。彼得·託德在一則聲明中表示:“我在此鄭重聲明,我絕不是‘中本聰’。”

他還聲稱這部紀錄片“極不負責任”,將其個人安危置於險境。託德補充說:“霍貝克是在捕風捉影。他不過是將一些微不足道的巧合肆意誇大。這真是一種諷刺,恰恰是陰謀論的典型特徵。”他聲稱,HBO在紀錄片製作及上映前均未與他取得聯繫,也未在該紀錄片首播前提供給他預覽的機會。

託德

託德是一個沒有被懷疑過的人。在博彩網站上,有諸多中本聰真人的選項,託德甚至不在名單之中。連馬斯克都出現在名單中。

託德是加拿大人,自2012年起,他便開始爲比特幣編寫代碼,並自稱爲X平臺上的“加密計時師”。他還是OpenTimestamps的創始人,這是一個致力於提供區塊鏈時間戳標準格式的開源項目。

他是一位早期 Bitcoin Core 開發人員和密碼學顧問,長居加拿大,2012年4月首次向Bitcoin Core提交代碼。他從比特幣的早期發展階段就參與其中,尤其在安全和隱私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Todd因爲推動幾項關鍵比特幣改進提案以及倡導提升比特幣網絡穩健性和安全性而廣爲人知。

託德職業生涯始於2008年,當時他開始在 Gedex Inc. 擔任電子設計師。在2011年獲得OCAD大學綜合媒體文學學士學位後,他一直致力於區塊鏈和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

不只是比特幣,多年來他在加密貨幣行業參與過多個項目,包括 Mastercoin、Dark Wallet 和 Coinkite 的首席科學家。在開發上,託德是一個專注於安全的開發人員,經常強調潛在的漏洞並致力於研究降低風險的解決方案。

在社區中,Todd也是一位活躍的成員,常常在Twitter上分享自己的見解,擁有大量粉絲。他的推文涵蓋新的加密貨幣發展、行業新聞和活動。Todd也經常會出沒在許多比特幣會議和活動中,許多聽過他演講的人,都認爲Todd是一個優秀的演講者和主持人。

導演

託德在一條推文中諷刺道:一位因拍攝QAnon紀錄片而聞名的導演在這裡也採用了QAnon式的陰謀論思維。

美國有一個QAnon陰謀論。一個暱稱爲Q的匿名網民,自稱是來自美國高層,知道大量灰色內幕。Q說美國高層有一個邪惡團體,他們有戀童癖,甚至還會吃人,這個邪惡團體聯合起來控制了美國,直到出現了一位正義的英雄,他將帶領大家打破邪惡團體的壟斷,讓美國重現光明。

霍貝克拍了一部紀錄片,追溯了QAnon陰謀論的起源,查出了Q的身份是一個知名論壇的管理員。

霍貝克通過這個紀錄片奠定了行業地位。他堅信託德是中本聰。

霍貝克第一次見到託德是在亞當·巴克(Blockstream首席執行官,經常被傳是比特幣的創造者)的引薦下,那是在拉脫維亞的一個比特幣會議上,霍貝克拍攝了他們倆和太空猴(也稱猴子幣,一種數字加密貨幣)的第一場戲。

隨着後面接觸增加,霍貝克開始懷疑託德就是中本聰。託德喜歡博弈論,熱衷於創造不同身份,喜歡貓捉老鼠的遊戲,表現的比別人更聰明。出現在鏡頭中,也是他的博弈策略,他願意上鏡,是想更好的掩護自己的身份。

霍貝克一度懷疑巴克是中本聰,但是隨着對託德的瞭解,他認爲,託德可能是更能知曉真相者。託德是霍貝克在整個採訪過程中遇到的唯一一個自稱可能是“中本聰”的人。這可以看作是他博弈論策略的一部分,而且他是唯一一個採取這種策略的人。

霍貝克蒐集了一些證據,包括託德在2010年比特幣留言板上發佈的一篇帖子,他認爲這篇帖子極有可能出自“中本聰”之手。另外他認爲,提出比特幣不一定是一個天才的內行。

該紀錄片播放後,引起很多反駁意見,比如他提出的關鍵證據和結論是:中本聰切錯了賬號,用了 Peter Todd這個賬號去回覆大家。

正如社區裡網友說的以及 Peter Todd澄清的那樣,當時Todd只是在糾正或澄清了中本聰的帖子,而不是切錯了賬號,這樣的「推導」明顯證據不足。

一些專業人士也指出,HBO在整部紀錄片裡搞錯了 Peter Todd 的時間線,才誤以爲他是中本聰,事實上託德當時還沒有16歲,在年齡上很不相符,生平和經歷也與大家知道的中本聰相差很大。另外,Todd長期擔任多個項目的顧問,如果他真是中本聰,他的比特幣錢包不可能在這麼多年內完全未動。

針對外界質疑,霍貝克接受採訪時表示,提出的觀點完全建立在紮實的證據基礎之上。

謎團

2008年9月,那時雷曼破產沒多久,爲了應對危機,美國財政部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救助。

雷曼破產的三個月後,一份署名中本聰的論文被髮表在網絡上,其標題爲《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論文中詳細描述瞭如何使用對等網絡來創造一種“不需依賴信任的電子交易系統”。比特幣就此誕生了。

在與比特幣社區溝通的過程中,中本聰提供的個人信息極爲有限,只說自己是居住在日本的日裔美國人,生於1975年4月5日。

歷經將近16年,比特幣從0.0008美元的初始交易價格到如今的6.2萬美元,總市值達13000 億美元。比特幣已經逐步升值超 7750萬倍。

而那個神秘的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擁有約110萬個比特幣,也就是 680億美元。

中本聰這個賬號在2011年之後沒有新的動靜。

他活躍時刻意向外界隱瞞身份,消失後更是成爲熱門話題。

外界猜測的熱門人物有薩薩曼(Len Sassaman)、哈爾·芬尼(Hal Finney)和亞當·巴克(Adam Back)等。

薩薩曼在2011年去世,成爲外界猜測的熱門。有人猜測,這麼大一筆財富,只有去世,才能遏制住套現衝動。

薩薩曼吸引了36%的押注。

薩薩曼在比特幣早期發表的推特帖子顯示,他對這項技術並不認同。他發文稱:“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爲比特幣被誇大了,但這種炒作本身很有趣。” 他在另一篇帖文中補充道,“我採訪過的數字現金專家都說,比特幣是一派胡言。”

也有人認爲尼克·薩博 (Nick Szabo) 可能是真正的中本聰,他是美國密碼學家、法律學者和計算機科學家,自1990年代初以來爲區塊鏈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

1994年,薩博引入了“智能合約”一詞,通過代碼將法律保障帶入數字領域。智能合約後來成爲更廣泛的區塊鏈行業的基礎。

1998年,薩博提出了一種名爲“比特黃金”的新貨幣形式。薩博的比特黃金與其他貨幣不同,因爲它完全數字化,不需要任何中介,並通過工作量證明解決了雙重支付問題。

薩博在一直否認自己是中本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