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再闢謠!

今年7月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已經連續兩個月超越了燃油車,作爲“銷量主力軍”的比亞迪也傳出了上調年度銷量目標的消息。

9月11日,針對“比亞迪年銷售目標上調至400萬輛”的傳聞,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微博表示:“目前訂銷情況確實不錯,但沒聽說要上調。”

據瞭解,比亞迪2024年的銷量目標爲360萬輛。截至2024年8月底,比亞迪今年已經銷售了232.84萬輛新能源汽車,完成了64.7%的銷量目標。而每年四季度一般都是汽車銷售旺季,在汽車出海等新“引擎”的推動之下,比亞迪有望超額完成銷量目標。

比亞迪開啓新一輪降價,高管否認“上調銷售目標”

此前有傳聞稱:“Tim Hsiao等摩根士丹利的汽車行業分析師9月9日在報告中指出,比亞迪管理層講話稱,年銷售目標提高至400萬輛。”對此,李雲飛在微博上進行了否認。

今年以來,比亞迪一直在刷新銷量紀錄。2024年7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4.24萬輛,刷新了單月銷售紀錄。8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共賣出了37.31萬輛,同比增長近36%,再次刷新了單月銷量紀錄。

具體來看,王朝和海洋兩大系列產品依然是銷量主力軍,王朝系列2024年8月銷量達17.8萬輛,比亞迪秦多款車型該月份共銷售7.05萬輛。而海洋網8月份銷量達17.49萬輛。

而在高端市場,比亞迪也逐漸站穩腳跟。2024年8月,比亞迪方程豹品牌銷量達4876輛,騰勢品牌銷量達9989輛,“百萬級豪車”仰望品牌銷量達到310輛。中信證券研報預計,高端化給比亞迪帶來的盈利規模有望達到200億元以上的量級。

在產品逐漸“向上走”的情況下,比亞迪今年也多次主動降價,爲銷量增長助力。近日,2025款比亞迪漢上市,DM-i(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起售價爲16.58萬元,較榮耀版優惠4000元,而EV(純電動)版本售價較榮耀版起售價降低了4000元到1.4萬元。此前在2024年7月29日,比亞迪旗下的方程豹品牌宣佈豹5車型價格降低5萬元,起售價降低至23.98萬元。

從汽車價格戰情況來看,今年的價格戰激烈程度遠超往年。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統計,2024年1—8月國內市場總體降價品牌車型數173個,超過了2023年全年150款車型水平,也超過2022年以前降價品牌總和。其中常規燃油車型降價61款,平均降價3.2萬元,平均降價幅度11%。而純電動車型降價63款,平均降價3.2萬元,平均降價幅度15%。

崔東樹發文稱,隨着國家報廢更新的促銷補貼力度強化,市場回暖,對車市的拉動效果很明顯,因此價格戰的壓力相對減緩,年末車市進入持續走強的良好狀態。

海外市場成銷量“新引擎”,比亞迪出海動作頻頻

如今,海外市場已經成爲比亞迪銷量增長的新引擎。2024年8月,比亞迪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合計3.15萬輛,其中出口3.05萬輛。海外銷量不完全等於出口量,這意味着比亞迪海外工廠的作用也開始顯現。

據Marklines統計,2023年比亞迪出口結構中排名前八的國家分別爲泰國(佔比27%)、巴西(佔比16%)、以色列(佔比14%)、澳大利亞(佔比11%)、埃及(佔比4%)、德國(佔比4%)、新西蘭(佔比3%)、馬來西亞(佔比3%)。

在這些市場,比亞迪不斷推出新車型,擴大競爭優勢。當地時間9月9日,比亞迪宣佈在泰國曼谷正式發佈其最新的多功能MPV車型——BYD M6。當地時間9月5日,比亞迪面向巴西市場發佈了比亞迪元UP (當地稱BYD YUAN PRO)。比亞迪方面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今年4月,比亞迪已經成功躋身巴西十大汽車製造商。

除了上述市場,比亞迪也在開拓新的海外市場。當地時間9月5日,比亞迪攜手當地經銷商Pilatus集團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舉行發佈會,面向當地市場正式推出三款全新純電車型——ATTO 3(即國內的元PLUS)、海豹及海豚。

如今,比亞迪已經構建了“產品出海+自有船隊+當地建廠”的出海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比亞迪已經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巴西、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等多個國家建立或已經建成海外工廠,海外產能總規劃達到了年產能65萬輛汽車,多個項目均會在2024年投產。

從船隊來看,2024年5月,比亞迪“EXPLORERNO.1”汽車運輸滾裝船完成了從中國至巴西的27天跨洋之旅,抵達巴西蘇阿佩港。國信證券研報表示,未來兩年內,比亞迪還有另外7艘滾裝船陸續投入運營,比亞迪儲能電池技術、軸帶發電機系統將在船上得到應用,預計比亞迪將具備更充足的運力保障汽車出海,繼續提升全球市場份額。

國海證券研報表示,隨着比亞迪新車型在海外市場推出,及海外工廠建設投產,預計2024年公司海外乘用車銷量將達到46.2萬輛,同比增長90.5%,2025年公司海外乘用車銷量將達到65.8萬輛,同比增長42.3%。

責編:萬健禕

校對:楊舒欣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