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報‧告-「印度製造」的挑戰

印度中國大陸邊界問題,爆發58年來最嚴重衝突,據外電報導印度政府正考慮提高160至200種產品進口關稅,並對另外100種產品實施非關稅壁壘,產品進口必須申請許可證,或者進行更嚴格的品質檢查

涉及的產品範圍包括化工鋼鐵電子、重型機械傢俱、造紙、工業機械、橡膠製品玻璃金屬製品製藥化肥塑膠玩具等,箭頭幾乎都指向中國大陸。

據統計,印度對中國大陸貿易逆差,去年縮減至487億美元,創五年來新低,幾乎回到2014年水準。今年來受到肺炎疫情雙邊關係緊張影響,貿易逆差料將持續收窄。

回顧2010年雙邊貿易逆差僅293億美元,隨即年年走升,2017年來到最高峰高達630億美元。印度媒體報導,自中國大陸進口金額達764億美元,其中,電子產品、工業機械、有機化學品等佔多數,顯示印度製造業對中國大陸的高度依賴。

另一方面,據統計,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在印度市佔率高達81%,其次LG、三星及Sony市佔18%,印度品牌只佔1%;智慧型電視,中國大陸市佔率也高達38%,印度品牌只佔8.5%。

在這一波「反中情緒」之下,印度品牌力圖奮起,積極推出新型、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日韓等大廠爭相投入,希望獲得消費者青睞,擴大市佔率。然而,也有業者指出,利用「反中情緒」只是一時,要搶回市佔率,需要印度政府有新的策略,並且進行長期改革

近年來,印度雖努力減少從中國大陸進口貨品,但是針對電子零組件、消費耐久財、藥品、通信、化學品、再生能源設備等,如何快速找到新的進口來源,成爲一大挑戰

莫迪政府也推出新措施鼓勵產業「自力更生」,爲了推動持續性的改變,如何進行結構性改革,鬆綁法規、提高經商便利度,並且讓投資者土地勞力資金易於取得,將是印度能否降低對中國大陸進口依賴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