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藺草展創意 靈蛇手環迎蛇年
臺東縣傳統工藝藺草編文化保存者鄭梅玉,配合蛇年主題,以眼鏡蛇爲原型,創作「靈蛇手環」,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蕭嘉蕙攝)
迎接蛇年,藺草編織工藝家鄭梅玉推出應景新作「靈蛇手環」,以眼鏡蛇爲原型,將富有韌性的藺草與可彎折的鐵絲,運用環套結編織法制作而成,既可作爲時尚飾品佩戴,也能作爲居家擺件,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
爲推廣民俗文化與傳統工藝,臺東天后宮與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攜手策畫「民俗體驗系列活動」,其中藺草織藝靜態展特別邀請臺東縣傳統工藝藺草編文化保存者鄭梅玉展示其豐富創作,同時開放民衆體驗藺草編織技藝。
鄭梅玉表示,收到活動邀請後,決定順應蛇年主題,設計適合大人、小孩編織的作品。由於藺草顏色單一,難以呈現蛇鱗花紋,因此特別選擇身形獨特的眼鏡蛇作爲設計概念。
她進一步說明,蛇身以環套結編織而成,蛇頭部分則利用短藺草打平結,營造吐舌的形態,最後以繩頭結塑造蛇尾,全程約40分鐘即可完成,簡單易學,適合親子或手作愛好者參與體驗。
親子檔陳女士與兒子一同參加,她表示,孩子平常對手作沒什麼興趣,這次卻編得非常投入,一邊學習傳統技藝,一邊認識蛇年的文化意涵,「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多舉辦,讓更多人瞭解藺草編織的美。」
除了靈蛇手環外,鄭梅玉也在現場即興創作水牛、長頸鹿等動物造型的藺草編作品。她笑着分享,「如果把2只長頸鹿擺在一起,牠們看起來就像在親吻!」特別呼應即將到來的西洋情人節,爲傳統工藝增添一抹溫馨與趣味。
鄭梅玉自教職退休後,全心投入藺草編織,併成立「鄭梅玉草編工作室」,不僅作品屢屢獲獎,更受邀至國際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