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提問綠友友 學者嘆做球給賴

2024年大選總統候選人辯論會30日舉行,民進黨賴清德(左起)、國民黨侯友宜、民衆黨柯文哲出席,就相關議題相互辯論。(臺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黃世麒攝)

2024年總統大選辯論會於30日舉行,提問媒體公正性備受關切。學者表示,正常狀態來說,媒體在辯論會提問不該有意識形態,但昨日辯論會,他不僅觀察到偏綠媒體較多,且各家媒體還是從各自立場發問,不過這也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就是臺灣的政治生態。

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表示,辯論會提問的媒體以親綠較多,包含三立在內,拋出的問題都是做球給賴清德攻擊侯、柯,且以兩岸爲主,所談內容非常少論及政見,尤其是將九二共識包裝成兩岸同屬一中、共同謀求國家統一的框架,目的就是讓抗中保臺的議題發酵,將其連結成一箇中國原則或一國兩制的概念,藉以醜化柯的兩岸一家親的訴求,同時也污名侯提出的《憲法》之下的九二共識路線。

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賴祥蔚說,電視辯論在媒體提問的安排上應該顧及公平性,抽籤不是最公平的方法,就像3位候選人發言或提問,不會只用抽籤的方式進行。

臺灣師範大學政治所教授曲兆祥表示,媒體對候選人的發問不該具有藍綠等壁壘分明的問題,但在昨日辯論會,不僅偏綠媒體較多,各家媒體還是從各自立場發問。

曲兆祥以美國爲例,《紐約時報》偏向民主黨,《華盛頓郵報》傾向共和黨,但在一般新聞處理上不會太偏頗,表達立場大多在言論版呈現,「美國也不會這麼明顯,臺灣卻赤裸裸」。

至於3位候選人的表現,曲兆祥認爲,侯友宜的表現比之前好,柯文哲清楚表達了兩岸論述,賴清德就國家定位的回答不清,表現較弱。賴祥蔚也說,侯友宜的表現在水準之上,尤其最後對柯文哲的流淚送出溫暖,還引用蔣渭水強調要團結,策略正確;柯文哲口才最好,批評綠色執政很有力,賴清德則是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