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防衛韌性搞成全民皆兵
(圖/本報系資料照)
《華爾街日報》23日報導,中共解放軍已做好比以往更充分的準備以包圍臺灣,切斷臺灣對外聯繫,迫使其屈服。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任林碧瑩表示:「美國和臺灣普遍有共識,只要中國願意,今天就能對臺灣進行隔離或封鎖。」這報導並畫蛇添足地指出,空襲臺灣基礎設施、海空抵近巡航監控航道、阻止商船進入和癱瘓網路等四大步驟,將封鎖臺灣與攻臺混而一談。
其實攻臺和封鎖並不相同。在攻臺作戰上截斷臺灣的海上交通線(包括網路),通常是將其列入攻臺的先期作戰上。先期作戰主要在軟化與癱瘓臺灣的抵抗能力與意志,時間的長短則視臺灣的抵抗意志而定。
由於大陸一直將「臺灣有事」認爲是其內政問題,所以說「封鎖」是外行,他們的說法是「關閉」,這也就是大陸最重要的涉臺智庫近期一篇論文提議,北京可擇期重啓對臺「內戰行動」,內戰完全是一國之內的事。而美方的智庫也稱:「短期而言,大陸採取隔離的可能性比封鎖或入侵更大。」
無論隔離或封鎖,大陸都會將施作區域減到最小,至少讓臺灣東部留出自由航行海域,只要中共一宣佈畫定隔離或封鎖區,所有這條航線上的船運保險費將巨增,有擅闖者當然會遭到飛彈、魚雷、水雷等的攻擊,受擊者責任自負。因此那些說會支援臺灣的國家,最後也只剩下兵力在封鎖區之外,而必須闖關的能源與軍火補給船還是需要我們自己的兵力去接護。
而如今的封鎖早已不再是潛艦的單一威脅,已變成結合潛艦、水面艦、空中與攻船飛彈的高強度打擊,因此海軍不應還固執地守着巡防艦不放,必須要靠有超強防空能力與場外攻潛能力的驅逐艦挑大樑,海軍更需要恢復早年大兵力分季、分海域、夜以繼日長時間的對抗型護航操演,以砥礪戰力。
除軍力外,政府預定27日將在臺南舉行「全社會防衛韌性」實地演練。基本上過去都有類似的編組活動,政府現在擴大宣傳,對內提高人民臨戰的士氣,對外則宣傳我國已全民備戰。然而這種防衛韌性不能與軍事動員相牴觸,戰時軍方的戰損補充、機場跑道搶修、受損艦艇的搶修與大批野戰傷患的分級處理與收容等,絕對是最優先的;其次是老幼婦孺的疏散與安置、動力資源、糧食與油籽類、飲水、藥品等的儲存,應該會在整合演習後發現遲滯難行之處,而有所改進。
但是千萬別把「全社會防衛韌性」與「全民皆兵」攪和在一起,一旦搞一人一把槍,把非軍人的年輕人推上前線或孤守巷戰,這些沒有軍籍、軍階的民衆,將無法享有《戰爭法》對待軍人的權益。(作者爲海軍退役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