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加價選座”變“行業慣例”
近期,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引發輿論熱議。一些航空公司以所謂“行業慣例”爲由,在選座這一基本服務中引入加價機制,將靠窗、靠過道或前排等座位鎖定,要求消費者支付額外費用。有消費者反映,值機時發現免費可選座位寥寥無幾,甚至有時帶未成年子女出行也難以選擇相鄰座位,迫使他們不得不支付選座費。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開發聲,指出“加價選座”的行爲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也損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消費者對“加價選座”不滿,航空公司對此並非一無所知。那爲何要頂着質疑,堅持動乘客的椅子?說到底還是爲了利益。從三大航空公司近年的財報來看,經營壓力確實比較大,這纔想方設法挖潛,試圖增加收入。機票價格是市場定價,航空公司有調整的權力,但必須在規則透明、充分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與選擇權的前提下進行。這一點,“加價選座”顯然沒有做到。
航空公司售票時已經區分頭等艙、公務艙、經濟艙,不同時間段購票還有不同的價格。如果航空公司認爲劃分還不夠細緻,可以像選座購票的影院一樣,對不同座位機票進一步細分,在消費者下單之前就說明,而不應等下單之後,再增加付費選項,這無疑是對消費者知情權的損害。
要說行業慣例,根據長久以來的交易習慣,飛機座位“先到先得”纔是慣例,消費者不用另行付費。航空公司是航空運輸合同雙方中具有較強話語權的一方,消費者缺乏與之議價的能力。“加價選座”模式從“先到先得”向“付費者得”試水,是經營者利用優勢地位,將原本免費的基本服務變爲自行創收的手段,增加了消費者負擔,有違公平交易原則。
“加價選座”,看起來只是幾十元、上百元的事情,但擅自加價的行爲如果不加以遏制,將影響整個行業風氣。這種不透明、不公平的所謂“慣例”如果向其他行業蔓延,勢必侵蝕市場秩序,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市場經濟,並不代表只考慮經濟收益。春運臨近,相關主管部門應主動作爲,強化行業引導,規範經營行爲,別讓不透明的“加價選座”變成“行業慣例”。 (作者:佘 穎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