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拯救九安醫療
《多肽鏈》 原創出品
作者|李斌
如果沒有新冠病毒,恐怕九安醫療(002432.SZ)偏居在A股醫療器械板塊的一家不怎麼光鮮的公司,畢竟其傳統醫療器械業務根本談不上性感。
12月3日,九安醫療當日跌幅7.91%,似乎在一連串漲停之後,其股價走勢終於出現了轉折。但自11月15日後的15個交易日中,九安醫療股價拉滿12個漲停板,最大漲幅232%,冠絕A股近乎妖。
之所以能走出如此之強勢的行情,與11月8日,九安醫療先是刊登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EUA的授權公告,隨後在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上表示其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產能將擴至每月2億人份。
有意思的是,在如此“重磅”的消息發佈之後,九安醫療股價並沒應聲而起,雖在8日當日有強勢表現,但隨後幾日只是較爲活躍,直到15日開始的9個交易日,連板拉昇,纔有了一飛沖天的表演。
這並不是九安醫療第一次因新冠病毒而走出脈衝式行情。2020年上半年,因爲國內疫情防控,相關醫療物資成爲特殊時期國家戰略儲備物資而需求大增,九安醫療因額溫槍等產品的脫銷而走紅資本市場,同期隨抗疫板塊走出翻倍行情。
這一次,又是因爲新冠試劑盒打開了其業績暴增的想象空間。正是這種未來預期的提升,纔給了二級市場上九安醫療股價的炒作條件。不得不說,是新冠病毒拯救了這家正在滑向行業邊緣的上市公司。
那麼問題來了,二級市場的逆天走勢和公司基本面是否有所脫節?深交所的問詢擋不住市場炒作熱情,但市場情緒終究會在拉長的時間中冷卻,九安醫療的股價又是否會一地雞毛、一蹶不振?
在觀察其主營業務中,除了與新冠病毒相關產品外,營收貢獻更大的傳統業務又是否能撐起九安醫療的未來?而新冠相關產品又是否能順風順水的兌現預期呢?一切似乎充滿了不確定性。
壹|
新冠濾鏡加持炒作
A股市場並不缺乏新冠概念股,九安醫療又何以“出人頭地”?先來看看本輪行情的起始:
w 11月8日,九安醫療發佈公司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獲得美國FDA EUA授權的公告;
w 11月11日,九安醫療在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稱預計2022年初OTC試劑盒產能將從目前每月1億人份擴增到每月2億人份;
w 11月15日,九安醫療股價開始連續7個交易日漲停;
w 11月23日,深證交易所發出關注函;
w 11月24日,交易所關注函並沒有影響資金對九安醫療的熱情,九安醫療繼續收穫兩個一字板;
w 截至發稿日,在15個交易日中,九安醫療收穫了12個漲停。
首先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EUA授權的稀缺性。獲得國家藥監局、各國審批的企業不在少數,但FDA EUA授權更具稀缺性,這是九安醫療獲批後股價飆升的基本原因。
根據國家藥監局披露,截至2020年3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通過之江生物(688317.SH)、華大生物(300676.SZ)、萬孚生物(300482.SZ)等公司試劑盒產品,基蛋生物(600487.SH)也先後獲得歐洲、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認證。
這些公司雖然在獲批後股價都有不同幅度上漲,在資本市場熱度卻遠不能與九安醫療相提並論。
根據美國FDA公示的獲得EUA授權的公司有9家(包括九安醫療),對比德國,獲得德國Bfarm家用自測試劑盒產品審批的公司有20家;中國通過藥監局審批通過67個6新冠檢測試劑盒產品,FDA EUA審批的含金量可見一斑。
其次是在美商業化打開業績空間。如果說FDA EUA審批打開了九安醫療業績的想象空間,那九安醫療在深交所互動易上關於公司2022年初OTC試劑盒產能將翻倍的闡述,則給足了資本市場想象的素材。
另外,根據Amazon官網顯示,目前獲得FDA EUA審批的9家產品在Amazon售價從8.99美元到17.5美元不等,而新獲批產品6.99美元的價格優勢則給到了九安醫療對於產能翻倍的底氣。
最後熱景生物(688068.SH)的例子在前,九安醫療業績增長有跡可循。
今年3月,因爲兩款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測試實際產品進入德國居家檢測市場,熱景生物外貿訂單爆發式增長,半年度業績同比增長超700倍,資本市場認爲九安醫療將成爲下一個熱景生物。
然而,新冠“濾鏡”易碎。
一方面,FDA EUA認證並不是一勞永逸的。由於過濾率不達標,2021年5月7日,美國FDA就曾撤銷60餘家口罩生產企業的EUA授權;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就像一陣風,但這陣風能吹多久還真一定。熱景生物因爲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三季度業績增長趨勢急剎車,價值逐漸迴歸。九安醫療大概率也將如此。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原因,新冠屢現變異毒株,對試劑盒類產品商業化落地的影響不可小覷。如此種種,都可能形成對相關公司股價走勢的負面影響。
貳|
“燒”不起來的iHealth
這已經不是九安醫療第一次受益新冠疫情了。
同樣歸功於新冠疫情,九安(iHealth)額溫計、血氧儀等防疫相關產品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大幅提升,2020年九安醫療錄得20.08億元,對比2019年7.06億元營收,漲幅超過184%。
這也是九安醫療在轉型健康IOT的首份捷報,然而缺了新冠疫情這把火的助燃,九安醫療在這個領域跑起來並不容易。
根據九安醫療2020年報,iHealth系列產品營收佔比由上年同期21.14%提升到70.62%,是九安醫療業績增長的中堅力量。然而,九安醫療是從生命體徵監測角度切入健康IOT市場,細分領域屬於院外應用。
這個對醫療資源要求最低的場景,可想而知競爭會有多激烈,想在健康IOT行業長期站穩腳跟並不容易。
目前健康IOT市場參與者主要爲硬件端,如蘋果(AAPL.NASDASQ)、小米(01810.HK)、OPPO、步步高(002251.SZ)等硬件生產企業作爲主力軍,帶着一些“科技範”和粉絲基礎,在產品方面具備研發優勢;而諸如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互聯網平臺,在營銷方面具有自己的流量優勢。
無論是醫療企業轉型健康IOT市場,還是新成立健康IOT企業,爲了打開市場,大多向帶有流量的平臺投去橄欖枝。
樂心醫療(300562.SZ)藉助微信入口,建立市場認知度後終於成爲行業佼佼者;而九安醫療就把眼光投向了小米,成爲小米健康生態鏈的一環,並把目標投向海外市場。
2014年,九安醫療與小米達成單向排他合作協議,搭上了小米銷售順風車,依靠“米粉”的強大購買力,iHealth系列產品取得了一定銷量成績,但隨着醫療企業、硬件廠商、互聯網大企在健康IOT的大力佈局,iHealth國內銷量增速逐漸放緩。
2018年,九安醫療iHealth系列產品貢獻營收同步下降12%。儘管同年,九安醫療抱緊小米大腿邁進了法國市場。
然而巴黎本地小米的品牌基礎薄弱,除2020年在疫情環境下,測溫儀、血氧儀銷量大增外,iHealth系列產品初涉新零售實際上並沒有激起多少水花。
直到新冠疫情的鎂光燈打到了九安醫療身上,才重新獲得關注。但這關注點其實並不在九安醫療本身的產品力上。
叄|
轉型也難上岸
九安醫療作爲老牌醫療器械企業,遇上“互聯網+醫療“概念風口,可其轉型路卻是坎坷崎嶇,要不是半路上殺出來個新冠病毒,恐怕連年虧損的九安醫療早已“披星戴帽”了。
靠賣“九安”血壓計一款產品,養活了一家上市公司20餘年,可近年來深陷“標識不合規被監管罰款”、“抽檢不滿足標準規定”等問題,眼見互聯網醫療的大好局面,其拳頭產品“九安”血壓計卻是越來越軟,根本打不開新天地。
根據年度報告,2013年至2018年,九安醫療淨利潤分別爲916.83萬元、1019.75萬元、-1.51億元、1449.79萬元、-1.66億元、1268.68萬元,連續六年扣非後淨利潤均爲負數。
屢次在被ST的邊緣瘋狂試探,從未放棄掙扎。是新冠前九安醫療的真實狀態。
早在2015年公司業績說明會上,面對投資者對公司業績下滑的質疑,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表示,“我們不會坐視公司變成ST公司”。於是在2016年、2018年先後出售子公司BloomSky、華萊科技股權,單年度扭虧爲盈。
但資本市場並不買“斷臂求生“的帳,九安醫療股價從最高43.75一度跌落至4.44。毫無疑問,這樣的九安醫療也正在被A股市場邊緣化。
根據公司早先披露的信息,九安醫療全面押注糖尿病診療照護“O+O”系列產品。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戰略方向,九安醫療都將其作爲重中之重。
的確,《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實現較快增長,市場規模達1961億元,同比增長47%,2021年市場規模有望達2831億元,同比增速爲45%。
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21-2026年中國慢病管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互聯網慢病管理作爲互聯網醫療發展較早的垂直領域之一,潛在市場不可小覷,預計在2024年我國互聯網慢病管理市場規模將增長到2177.1億元。
互聯網醫療+糖尿病診療恐怕纔是未來支撐九安醫療持續增長的看點。
然而,這個領域早有跨國藥企和互聯網巨頭佈局,新技術、新模式此起彼伏的發生着,行業內外部的競爭者、參與者眼見多了起來,九安醫療要想殺出個九重天來,一個字:難!
新冠病毒拯救了九安醫療一時,但也難救其上岸。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