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與秦始皇帝陵特展 重現大秦雄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陳列展覽部副主任葉曄透過始皇陵分析秦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翰維文化推廣協會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兵馬俑不需要遠距離看!《大秦雄風.兵馬俑與秦始皇帝陵特展》首度應用3D列印技術與作舊工藝,展出各類兵馬俑、復原彩俑,近距離甚至可以增加互動性地接觸大秦工藝。
《大秦雄風》30日起在桃園中原文創園區登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陳列展覽部副主任葉曄介紹,秦人「事死如事生」的觀念反應在秦始皇帝陵的建築佈局和陪葬坑分佈,整體展現出「若都邑」的設計思想,地下王國是地上王國的再現,模擬了秦都咸陽的建築理念,內外兩重城垣象徵宮城和外郭城,封土和封土下的地宮象徵秦始皇生前的皇宮。
陵域內各陪葬坑,如文官俑坑、鎧甲坑,銅車馬坑、馬廄坑、百戲俑坑等先後發現的陪葬坑已達180座,是秦始皇生前所享用和擁有之物的縮影。
葉曄指出,由考古資料發現秦俑原是通體施彩的,因各種因素而在出土時彩繪大部分損毀,出土後溼度也會造成彩繪起翹、剝落,因此保護修復亦是博物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以彩繪而言會以加固劑對彩繪層和生漆層進行加固,陶俑則需要經過現狀記錄、清理、黏接、加固等處理。而整個陶俑修復過程也都會記錄成詳細的圖文資料,形成修復檔案。
此次《大秦雄風》除了展示秦文化遺址的考古新發現,更以3D列印技術,展現高級軍吏俑、武士俑、立射俑、騎兵俑、車右士俑、車左士俑、御手俑等多類型俑的精細樣貌,這也是兩岸首度公開的成果。葉曄表示,正因爲秦俑的維護修復以及對展示環境的要求甚高,而3D列印的秦俑除了外觀、紋理和真品幾乎一模一樣,讓研究可以更近距離,對觀衆而言亦能有更多貼近文物甚至互動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