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門廳”和“序廳”的區別

“門廳”和“序廳”,雖有一字之差,但是在博物館學的概念上卻大不相同。從概念上區別“門廳”和“序廳”,可以從理論體系、空間、組成部分、功能、表現主體、形式這六大方面分別着眼。

1、理論體系方面

博物館的門廳是博物館建築的一部分,是觀衆進入博物館首先抵達的空間,它是建築設計中一種限定和連接內外空間的元素,爲人們提供了可識別建築“內”與“外”的界線,屬於建築的範疇。

“序廳”是博物館學的專有名詞,它的內容、功能甚至空間範圍是根據當下的展覽內容確定的,它隨展覽的需要而存在或消失,經常處在語境變動中。對其準確的描述應該是“展覽的序廳”,屬於陳列的範疇。

2、空間方面

門廳屬於建築的一部分,它位於觀衆進門後首先進入的空間,是功能性的共享空間,也是室內室外的過渡性空間。作爲觀衆進入博物館參觀的必經之路,每個現代博物館在建設之初都會考慮門廳的位置,爲其留出一定的空間。

序廳位於陳列空間的起始處,是連接展覽內部與展廳外部的過渡性空間,是展廳的一部分。一般情況下,博物館內展廳數量不止一處,由於精力有限,有的展廳可能會被觀衆忽略。大部分博物館在建立之初會爲序廳特意留出空間,但也有部分博物館由於面積受限,並不會爲序廳預留建設面積。

3、組成部分方面

一般情況下,博物館的門廳空間比序廳大,功能也更復雜。門廳一般由售票、寄存、安檢、信息諮詢臺、博物館平面導覽圖、商店、休息室等部分組成。另外,由於部分建築構造特殊或客流量較大可能引起堵塞等,上述部分接待設施可能會設置在門廳之外。

序廳屬於陳列展示廳,一般由展覽標題、序言(或稱“前言”)以及建築設計等組成,有時候會有致謝部分。

4、功能方面

門廳屬於“非展覽類”公共空間,由公衆服務設施和公衆交通設施組成。一般被認爲是觀衆的“感官調節區”,是博物館爲緩解觀衆從室外進入博物館時的感官和心理變化而安排的過渡空間,也是觀衆的集散空間。門廳的面積較大,博物館有時候會利用這部分空間作爲舉行中小型活動的場所,因而該空間更強調博物館的服務功能。

序廳是陳列展覽的“點睛”之筆。它是陳列展覽的前奏,是整個展示活動的前導,被形象地稱爲“窗口中的窗口”。它不僅是分散人流的緩衝空間,更具有烘托氣氛、轉換情緒的功能,因而該空間更強調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5、表現主題方面

博物館的門廳位於博物館建築的起始處,所有前來參觀的觀衆都必須由此進入展覽區。所以,門廳的主題一定要代表博物館的整體形象和內涵。門廳的各個組成部分也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博物館的主題。

序廳是陳列展示的前奏,它體現的是陳列展示部分的主題,是構成博物館整體形象的組成部分。

6、形式方面

門廳是非展覽性空間,具有輔助功能和服務功能,這些功能在整個建築空間序列中起着配角的作用,所以對服務空間一般都採用形象簡潔的中心空間設計。如國內大多數博物館的門廳都會有一個代表博物館形象的標誌性小型雕塑或微觀建築。

序廳是陳列展覽的開頭,有“鳳頭”之美譽。其形式更加多變,但是主題和形式都要與主展一脈相承。國內博物館常見的序廳建築設計有全景畫、浮雕、雕像、蠟像、油畫、國畫、大型藝術場景等。

文章節選來源:《博物館門廳和序廳的區別鑑定策略分析》,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在線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