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張榮豐(上)-張亞中》創造兩岸和平 贏得未來
張榮豐先生筆鋒犀利,但卻失之刻薄偏頗。該文不僅漠視國民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成果,更將國民黨污名與妖魔化,刻意將國民黨所堅持「一中憲法」的立場扭曲爲向北京屈膝乞憐,視反對臺獨者爲北京同路人;將珍惜兩岸和平者認定爲是反臺灣民主者,視推動發展兩岸關係者是接受大陸統戰者。
如果該文只是一般百姓所作,那就僅是一種言論而已,但現今以「前國安會副秘書長」的身分發表,那就不僅是一篇時事分析,而可以說是一篇誅心之論了。特別是民進黨目前一黨獨大,其「接受和平無異於屈服統戰」、「主張臺獨等同於贊同民主」的謬誤立場,不僅對臺灣未來無益,更讓持不同意見的讀者不寒而慄。
國民黨之所以會失去選舉,不是因爲兩岸交流過於頻繁,更不是因爲臺灣人民厭惡大陸的統戰,而是因爲從李登輝以降,國民黨從不想去思考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同時又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與人員互動,因而形成一種「以政治敵意爲核心的兩岸關係」。在國民黨執政時期,不論是李登輝主張的「特殊國與國」,還是馬英九時期的「一中各表」、「只經不政」,都是以「不解決兩岸政治歧異、放任兩岸政治敵意現狀」作爲兩岸關係的政治內涵,這使得國民黨的兩岸政經政策無法平行發展,民進黨因而可以藉此將北京界定爲「對臺灣有敵意或不懷好意的他者」,凡是與這個「他者」過從甚密的人,不是「二鬼子」,就是「爲利益而出賣臺灣的人」,並輕而易舉地將這頂帽子送給國民黨。
張榮豐以勝利者身分對已慘敗的國民黨繼續口誅筆伐,以摧毀其黨格的方式爲其定罪,是值得國民黨深刻反省的。近20多年以來,國民黨在談到兩岸關係時,受制於民進黨「愛臺灣」的排他論述,畏懼於「親中賣臺」的污名指控,僅願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卻不敢在結束敵對狀態上邁出任何一步,其結果是遭受到更大的污名與羞辱,也可謂是「咎由自取」。
張榮豐的大作應該給國民黨很大的警惕。國民黨如果仍然拿香跟拜民進黨的「愛臺灣」論述,而不能告訴民衆結束敵對狀態纔是真正愛臺灣;如果繼續迴避兩岸政治問題,仍然鸚鵡學舌於北京的「和平發展」而不思如何創造和平;如果還只是追隨馬英九的「一中各表」,而忘了這個主張的歷史階段已經結束,需要一個不同於民進黨的前瞻性兩岸政治定位主張;如果仍然咬着「維持現狀」,而不思努力結束敵對狀態,如此將正中民進黨的下懷而不自知。
無法超脫民進黨論述框架的國民黨,只會受到更多張榮豐們的嘲諷與屈辱而已。國民黨唯有勇敢地面對兩岸政治難題並提出解決之道,才能得到尊敬併爲臺灣贏得未來。
(作者爲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