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執著「空空的也沒關係!」放棄一些東西…馬上就有新的填補上去

圖爲追逐夢想示意圖。圖/Ingimage

很久以前,腦海中就有個聲音在迴盪。

「有必要做到這個程度嗎?」

人活着總有些瞬間會覺得這樣做也許能賺更多錢,或是在職業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問題是,爲此必須付出的犧牲也顯而易見,要放棄日常生活、燒掉執念、放下自我喜好與堅持,並且承受麻煩。每當這種情況發生,腦海中那個聲音肯定會出現,而每次我都會輕易地放棄,我樂意、開心、徹底地放棄。即便要承認這就是我的極限、我的問題,我也不會感到痛苦或後悔。

「做你想做的事吧!」成長中的孩子和年輕人聽過無數次這樣的話,我也是如此。然而,聽得越多就更深刻地意識到,我並沒有想實現的夢想。如果非得要有夢想不可的話,那就是不爲健康和錢承受嚴重的不幸,和家人與親近的朋友們相互珍惜,擁有一個適當長久的人生。

這並不代表我沒有慾望,也不代表我的心態已經跟得道高僧一樣,看到某些人賺很多錢或成爲某領域的專家,我也會羨慕。不過當我真正想做某事時,我就從中得到領悟,爲了到達到高水準必須付出人生的代價,但這件事違背了我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不要經歷嚴重的不幸,只要過着舒適的日常生活就好。因此,嘗試過一段時間後,我就會適時放手。

那些爲夢想不懈努力的人展示出不屈不撓的意志,而我也會爲之感動,他們是社會活力與發展的原動力。然而即便如此,我也無法成爲他們。我們從小被洗腦,以爲長大後的人生就是那個模樣。我現在的人生並不值得被尊敬,但這也沒有讓我成爲一個失敗者。

在生活中,我發現了人生有值得過下去的價值,而且還很有趣。我不再浪費時間憎恨那個缺乏意志力的自己,而是用自己的方式有趣地經營人生。我徹底放棄那些沒什麼大不了的執着,並因此得到了體悟。 首先,一定會有東西去填補被放棄掉的東西。

大自然不喜歡空空的地方,廢棄的房屋或農地會一瞬間長滿雜草,而大腦一旦失去明確目標就會有各種雜念涌現。該如何評價野草或雜念呢?仔細分析,野草或雜念只是更高價值事物的相對名稱。如果放棄種植作物,在被統稱爲雜草的東西里,我們會看見香草植物、野生水果,還有樹木。雜念也是如此。

如果放棄的是佔據優先順位的東西,例如能登上日報頭版的新聞素材、能被知名期刊介紹的論文主題等,之前覺得應消除的雜念看起來就不一樣了。出現了有趣的東西,就會開始新的選擇。當我們放棄時,就失去了那個曾經重要且有價值的事物,但那個位置不會永遠空着,以前無足輕重的事物會轉變成新的價值,重新出現。

放棄某些東西,並不意味着放棄人生。如果你想當律師,結果卻沒考上研究所,跑去其他公司上班,這也不代表人生完蛋了。如果內心某處不斷意識到當初想當律師的目標,你的日常生活會過得貧瘠且不滿,也許會覺得每一分的消費都是在阻礙未來考研究所的可能。不過,當你真心放棄那一絲希望,日常就會恢復到原來的模樣。擺脫失敗的框架,能感受到喜悅和遺憾的瞬間又會到來。

這樣的話,我們是不是連一絲希望都實現不了?這個問題沒有答案,我們沒有經歷過全部的人生,所以無法確定。這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是永遠存在的,與放棄或毅力無關,因爲這就是人生的本質。重要的是,就算放棄某些東西,也不代表放棄人生。正如卡夫卡在日記中寫的:

不要絕望,甚至對自己並不絕望這點也不要感到絕望。在一切看似山窮水盡後,終會有一股新的力量來填補你,而這正意味你還活着。

第二,放棄需要時機,也需要勇氣。

不管放棄的是人還是物品,是目標還是地位,放棄時都會感到恐懼。結束是可怕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一樣。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會開玩笑說「不要和第一次減肥或戒菸就成功的人交往」吧?因爲這樣的人也許對結束不抱持人性的恐懼。

當你在家拿着一個不曾用過的杯子,或者數年未讀的書考慮要不要丟掉時,你就會明白。明明只要一、兩萬韓元就能買到另一個,但當你真的想丟掉的時候,卻又本能地死死抓着它不放。這不是覺得幾萬韓元很可惜的心理,而是不同層次的執着、捨不得與擔心。

「說不定以後用得到」的想法只是表面上簡單的理由,放棄不僅終結了過去所做的事,還終結了未來的可能性。要丟掉的是,之後杯子破掉需要拿新杯子出來用的可能性、某天開始讀起擱置的書的可能性,還有過去那個想着未來可能併爲此準備的我,這些全都要拋棄。

千萬不要忘記這個問題:我們爲什麼甘願承受如此痛苦而放棄呢?就是爲了不錯過放棄的時機。必須放下過往美好事物的時刻終將到來,確切的時間點每個人得自己決定。只要自問:「我這麼做是爲了什麼?」要是怎樣都得不出答案,那就是值得懷疑的時刻了。當懷疑出現時,不要逃避,只要平淡、冷靜地對自己拋出問題就夠了。問題越簡單越好。

第三,如果能好好放棄,對失敗的恐懼會減少,最終什麼都能嘗試。

一旦有了適當的理由,下了隨時都能放棄的決心後,只要遇到好奇的事就先嚐試看看。一開始就帶着能不能成功、適不適合我、我能不能做好的煩惱,在不斷嘗試和前進的過程中,答案自然會浮現。如果覺得「不行」,那就放棄,這樣就不會過度投資,把一切都押在一件事情上而無法收拾。結果,很多事情都會做得很不錯。

第四,愛上屬於自己的人生。

放棄終究等於拋棄貪慾。我並沒有不屈不撓的意志,對於我這種人而言,這是讓我變寬容的過程。當我必須忍受某件事,而別人卻能輕易地辦到時,我不想這麼做的心只有我自己能守護,因爲這是我自己的不足之處。

《森林裡的資本主義者:在現代社會邊緣,找回簡單完整的人生》。圖/先覺出版社提供

然而,隨時間累積,我開始發現只屬於自己且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當然這些東西也許並不特別,但確實是屬於我的珍貴寶物。雖然沒有厲害的有機農場,但我瞭解我小小鄉村房屋的周邊環境,每個季節能採摘的野菜和水果;雖然放棄爲孩子打造華麗的入學申請自介,但我能深入地和孩子們討論情感和學習動機;雖然放棄經營教育心理學教授的事業,但偶爾有人來諮詢時,我還是能夠抱持着對孩子與父母的深度好奇心去親近他們。

(本文摘錄自《森林裡的資本主義者:在現代社會邊緣,找回簡單完整的人生》,先覺出版社,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