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雞蛋品質均等價收購 產官學:蛋農難有進步誘因
產官學人士均表示,包銷制無論雞蛋大小和品質好壞,通通以均一價收購,根本無法讓飼養的管理有所提升,也無法讓產業進步。圖爲友善飼養模式。(本報系資料照)
數十年來國內蛋農只須專心負責生產雞蛋,蛋商則不分大小與品質,全部以相同價格來收購,這就是所謂的「包銷制」。產官學人士均表示,包銷制無論雞蛋大小和品質好壞,通通以均一價收購,根本無法讓飼養的管理有所提升,也無法讓產業進步。
現行包銷制度下,蛋商車穿梭在各牧場間,不分牧場管理良莠,不管雞蛋大小、品質好壞均一價全收,這讓牧場根本不用在意飼養管理知識與技能的提升,且人員及未充分消毒、四處流通的集蛋籃,更加劇禽流感疫情的快速散播。
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謝升佑表示,友善畜牧已經再只是倡議,政府不該每次都擔任產業落後的救火隊,國家面對高科技產業都知道要政策領導,更何況是民生產業,應該要看到未來20-30年後的規劃,如果政府沒有辦法提出政策讓產業提升,還有資格做國家領導人嗎?
亞植自然農場二代蛋農黃彥哲說,政府一直推動蛋雞產業轉型,從格子籠飼轉型到密閉水簾畜禽舍,但我們這些友善飼養的蛋農卻沒有得到相同的鼓勵,政府應該要重視這部分。
育誠蛋品/三座屋畜牧場的林育誠說,在平飼模式下,即使有6000只雞,但只要一個人幾乎就能完成所有管理,人事成本也大大下降,而且產蛋率都維持在8成左右,包銷制卻是好壞的蛋都是一樣的價錢收購,難讓農民有進步的動力。
好日子畜牧場二代蛋農陳柏羽說,臺灣雞隻飼養技術並不成熟,希望執政黨和各黨總統候選都能人提出產業轉型方案,而非讓原有的觀念養一輩子,也翻轉大家對養雞的刻板印象,更能解決現有的各種亂象。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說,現在每顆殼蛋都要求登錄溯源,然而包銷制度把不同蛋場的蛋混在一起怎麼可能做區隔?難道現在的溯源都是假的嗎?自己在立法院也多次提出對於轉型友善飼養的牧場應有差異化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