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態度丨大模型能力聚合平臺服務網絡如何賦能千行百業?一文讀懂→

央廣網北京6月5日消息(記者任芳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小企業發展工作委員會主辦的2024大模型生態創新發展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大會發布了“大模型能力聚合平臺服務網絡”,爲垂直領域的大模型應用以及消費電子設備、機器人、無人機等設備提供涵蓋“雲-邊-端-網-算-安”的一體化、端到端的能力支持。

目前大模型的應用場景有哪些?深度如何?如何幫助企業獲取更低成本、差異化更小的大模型資源?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採訪了賽迪四川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殷長明。

大模型,通常指的是在大規模數據集上訓練得到的具有廣泛適用性和強大生成與理解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比如語言模型、圖像生成模型等。這些模型能夠完成從文本生成、圖像識別到決策支持等多種複雜任務。

據殷長明介紹,目前大模型的應用探索方向廣泛,包括教育、醫療、金融、智能製造、文化創意等多個領域。例如,在教育領域,大模型可以個性化推薦學習內容;金融領域則利用大模型進行風險評估和智能投顧等。但是目前應用深度大多侷限於對話交流,輔助決策等,比如醫療大模型,大多數企業停留在智能問診這種對話階段。

大模型發展過程中會涌現出各種新的模型和硬件方案,該如何應對與之相伴的生態“碎片化”?殷長明表示,“大模型能力聚合平臺服務網絡”通過統一標準和接口,整合不同來源的模型和硬件資源,有助於降低集成難度,促進數據格式、模型接口的標準化,減少重複開發工作。

對中小企業而言,要想獲取更低成本、差異化更小的大模型資源,現階段還有哪些工作要做?殷長明表示,首先在政策層面,還需要提供低成本算力服務支持,幫助中小企業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其次是企業需要明確自身業務需求和場景方向。相較而言,行業大模型的建設成本低於通用大模型建設成本,如能和相關企業達成合作,選擇或定製符合特定需求的大模型,更有助於節約成本、避免重複建設。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