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選讀》中國貿易順差達1兆美元 應對川普關稅戰沒在怕
中國製造業獨霸地位已超越19世紀英國與二戰後的美國,高關稅根本無法改變其製造業的主導地位。(圖/路透)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即將上任,外界高度關切美國對中國徵收高關稅將造成的廣泛性影響。美媒《華爾街日報》在一篇深度報導中分析,中國製造業獨霸地位已超越19世紀英國與二戰後的美國,高關稅根本無法改變其製造業的主導地位。除非美國與其他國家改變消費習慣,或是中國經濟發生重大變化,否則這種大規模順差仍將繼續下去。
以下是題爲《中國貿易順差達萬億美元,在關稅戰中優勢巨大》的主要內容:
川普2017年就任美國總統時,開啓了西方與中國經濟競爭的新時代。在他迎接第2個任期之際,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主導地位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穩固。官方資料顯示,2024 年中國對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順差接近1兆美元,是中國在2018年順差的3倍。
聯合國的數據顯示,現在中國工業產出約佔全球的27%,高於2018年的24%。預計2030年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份額將升至 45%,這是包括19世紀英國或二戰以後的美國等工業鼎盛時期後從未出現過的全球主導地位。這種優勢地位表明,即使川普提高關稅,也無法重新平衡美中貿易關係。
川普對中國商品稅率可能達到60%或更高,歐盟則較爲謹慎,但有跡象顯示其強硬派正逐漸佔上風,英國也準備對中國挖掘機徵收83.5%的關稅。他們都希望以關稅來推動製造業迴歸本國,但是關稅能否幫助西方國家從中國手中奪回製造業的份額,不少經濟學家仍表示懷疑。
據統計,2024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3600億美元,比2018年川普首次加徵關稅時還高出23%。雖然美國改由越南與墨西哥進口,但他們仍需依賴中國的供應鏈提供零部件。因此自2018年以來,中國對歐盟的順差增長逾一倍,對東南亞與其他地區貿易順差也暴增。其產品線從汽車、服裝、電子等各個方面,價格競爭力則大部份源於低息貸款和政策補貼,加上人民幣匯率疲軟及強大專業技術,海外的競爭者根本不是對手。
與此同時,中國對其他國家商品需求增長乏力,部份是受到房地產泡沫化的影響,另一方面是中國也儘量用本土供應商來取代外國供應商。穆迪的資深經濟學家安格里克 (Stefan Angrick) 表示,中國以往大量進口德國汽車和日本機械的情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星巴克被瑞幸取代,蘋果手機也有更多的國產替代品。「所有東西都是中國製造」,「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需要全球其他國家了。」
不過在許多經濟學家看來,中國1兆美元的貿易順差不應被視爲經濟實力的象徵,而是不可持續增長模式的證明,這種模式已經給中國帶來了問題。由於供過於求,企業利潤率受到衝擊,影響了業者與工人的收入。這使得中國有可能陷入像日本上世紀90年代通貨緊縮與經濟停滯的困境,雖然中共計劃提振消費來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但迄今只有小幅提高養老金和擴大以舊換新之類的補貼計劃,距離許多專家主張的深度改革還相差甚遠。
除了內部問題,中國不斷擴大出口的掠奪行爲也遭到許多新興國家抵制,一些國家加入美國行列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關稅。經濟學家認爲,美國和其他希望遏制中國製造業主導地位的國家必須做出調整,包括改變消費習慣。否則,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塞瑟(Brad Setser) 表示,「這種順差將持續下去,僅靠加徵關稅不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