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衝擊智慧物流第一股,到底“菜”不“菜”?
文︱翠鳥資本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
“我們是全球最大的跨境電商物流服務企業。”
9月末,菜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成爲阿里巴巴“1+6+N”之後首個正式進入IPO進程的業務集團。
一時間“阿里概念股”,再次吸引各路資金的“凝視”。
菜鳥創立於2013年,當時爲了滿足阿里電商平臺上買賣雙方對物流服務需求,之後於2014年,菜鳥在開曼羣島註冊成立爲阿里集團的控股公司。
成立十年之後,菜鳥踏上了IPO的旅程。
據招股書,菜鳥曾進行過三輪融資,募集資金總額依次爲100億元、60億元和150億元,投資者支付的每股成本分別爲3.33元、5元和7.45元,一家海外基金今年早前對菜鳥的估值爲200億美元。
菜鳥的投資價值幾何?投資者應該將其放在電商領域裡,抑或是物流服務商行業進行觀察?菜鳥的對手們究竟有誰?
業內地位幾何?
菜鳥本次IPO的公司全稱爲“菜鳥智慧物流網絡有限公司”,其收入來自全球範圍,包括國際物流服務——跨境快遞、國際供應鏈及少量海外本地物流服務,以及中國國內物流服務,包括供應鏈及質量快遞服務。
菜鳥在中國物流行業地位如何?
招股書披露,2022年中國質量電商物流公司按收入計的排名,菜鳥排名第三位,市場份額爲16.4%。
財務數據顯示,2023財年菜鳥總收入爲778億元人民幣,2021至2023財年的複合增長率爲21%。
招股書對這份排名的前兩位,僅以字母代替,但對應市場份額分別爲35.7%和20%。
可以看出,市場份額最大者領先菜鳥將近20個百分點,菜鳥的收入優勢並不明顯。
一份第三方機構的行業點評報告認爲,菜鳥的競爭者是京東物流和順豐控股。
這份報告進一步指出,菜鳥的擴張速度相對更快,利用和合作夥伴之間建立關係,將線下資源整合利用從而實現擴張,而上述兩個競爭對手利用自營和加盟的方式實現擴張。
實際上,菜鳥的競爭力就是下沉的客戶羣,覆蓋B端和C端,特別是有大量的淘系電商商家。
值得注意的是,菜鳥在招股書中特別強調“不止於電商”的標籤,其所舉的例子包括:爲一家快消品公司提供全渠道供應鏈服務,管理超過10萬個日均訂單;爲汽車、新能源及其他工業製造商提供服務。
有研究機構犀利地指出,順豐是衆多銷售貴重商品店家的首選物流快遞公司,其目標客戶一直是較爲高端的商家、個人或者企業,而近幾年也推出了針對腰部客戶的服務,因此被投資者看好。
因此,菜鳥想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需要在服務質量受到貴重商品店家的“加持”。
大額補貼能持續嗎?
通常來講,物流企業會通過補貼方式增加市場份額的“佔位”,菜鳥也不例外。
據公開報道,今年8月,菜鳥裹裹面向商家提供總價值13億元的寄件補貼,入駐商家最高可省1000元運費。據悉,這是菜鳥裹裹商家寄件業務誕生以來力度最大的補貼活動。
實際上,菜鳥裹裹集合了中通、韻達、申通、圓通、百世、德邦快遞等快遞公司的物流運輸服務,用戶選擇對應的物流公司寄送快遞。
花錢“佔位”的模式,可能會受到衝擊。
菜鳥招股書顯示,該公司其他收入由2022年財政年度的人民幣5.29億元減少7%至2023年財政年度的人民幣4.9億元,主要是由於政府補助減少所致。“該減少部分被我們收取來自若干被投資公司的股息增加所抵消。”
“對比2021年菜鳥1.69億元的其他收入,次年的環比增加是因爲增值稅加計抵減增加,以及我們收到的政府補貼增加所致。”
可以看出,菜鳥的其他收入變化與政府補貼增減有關,而菜鳥對外也是使用補貼方法,但這種方式能否持續,與未來市場有很大關係。
虧錢的事實
細看招股書,菜鳥有着淨虧損的歷史記錄。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財政年度,分別錄得淨虧損人民幣20.15億元、22.86億元、28.01億元。
可見,雖然打着技術驅動的標籤,菜鳥的盈利情況並不佳。
再來細看收入情況。
其中,菜鳥國際物流2021-2023財年收入分別爲290億、350億、369億元,國內物流2021-2023財年收入分別爲201億、271億、360億元。
可以看出,菜鳥的國內物流收入一直在追趕,而國際物流的增長很明顯地已經放緩。
這裡有一個令投資者憂心的細節。
2021-2023財年,菜鳥自阿里巴巴集團產生的收入分別爲人民幣154.2億元、206.1億元、219億元,分別佔各期間收入的29.2%、30.8%、28.2%。
不難看出,阿里巴巴的“供血”已成爲菜鳥收入的核心因素,換個角度而言,這可能也是公司未來最大的潛在風險。
菜鳥發起IPO,試圖衝刺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價值投資人會買賬嗎?
※此文爲翠鳥資本原創文章,未獲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