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將開展隨賣國債操作:相當於增發存量國債 旨在調節個券流動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財政部網站7月15日消息,爲支持國債做市,提高國債二級市場流動性,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財政部決定開展國債做市支持操作。

操作方向爲隨賣,操作券種爲2024年記賬式附息(十一期)國債、2023年記賬式附息(二十六期)國債,操作額分別爲12.7億元、12.2億元,期限爲10年,競爭性招標時間爲7月16日11:05-11:35。

在央行賣出國債隨時可能落地的當下,財政部的隨賣國債操作備受市場關注。中郵證券固收首席樑偉超告訴記者,該操作主要是爲了增加非主要期限國債活躍券的流動性,與央行可能的國債買賣關係不大,對債市影響有限。

招商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偉也告訴記者,本次隨賣國債主要是爲了增加活躍券的供給,屬於常規操作,無需過度解讀。還有金融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本次操作額相對於發行總額很小,可能對日內交易略起作用。

7月1日,央行決定於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7月5日,央行已與幾家主要金融機構簽訂了債券借入協議,且將視債券市場運行情況,持續借入並賣出國債。業內人士認爲,短期央行對國債買賣的探索可能以賣出操作爲主,這與近期不斷走低的國債收益率有關,央行有可能通過借入國債,然後再在二級市場賣出,以達到維持正常收益率曲線的目的。

從7月15日各期限國債期貨現券走勢來看,財政部隨賣操作影響不大。國債期貨全線收漲,30年期主力合約漲0.22%,10年期主力合約漲0.07%,5年期主力合約漲0.04%,2年期主力合約漲0.01%。長債收益率整體下行,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0004的收益率降至2.2610%,30年期國債活躍券230023的收益率下行至2.4610%。

調節特定券的供求關係

國債做市支持操作創立於2016年,是指財政部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運用隨買、隨賣等工具,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做市商對新近發行的關鍵期限國債做市的市場行爲。當某隻關鍵期限國債在國債二級市場上活躍度低,呈現明顯供大於求現象時,財政部從做市商手中予以買回,即隨買操作;當某隻關鍵期限國債在國債二級市場出現明顯供小於求現象時,財政部向做市商賣出適量國債以供流通,即隨賣操作。

招商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張偉介紹,隨買、隨賣本質是財政部對存量國債的回籠和增發。由於財政部是國債的發行人,因此在隨買操作中,財政部購回了自己發行的債券,這部分國債將隨即註銷,因而相當於對存量國債的回籠。相反,隨賣操作中,財政部增加了某一隻債券的存量餘額,相當於增發。

張偉告訴記者,國債隨賣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調節個券流動性,自2021年10月以來,財政部於每月中旬均常態化進行國債隨賣操作,因此屬於是常規操作。本次操作券種爲“24附息國債11 ”和“23附息國債26”,而這兩隻國債最近成交均較爲活躍。7月以來24附息國債11和23附息國債26日均換手率分別爲6.39%、4.07%,大幅高於國債整體換手率的1.54%。因此本次隨賣操作可能同樣也是更多出於增加市場活躍券供給的考慮,調節特定券的供需關係,無需過度解讀。

張偉曾撰文稱,事實上,財政部每月均會進行一次國債做市支持操作。2017年6月財政部首次使用國債做市支持操作,此後每個月第三個週二均進行一次操作(國債做市支持操作日),每次操作包含對一隻或數只國債的隨買或隨賣,並且可能在一次操作同時進行了隨買和隨賣,如2021年5月、2021年10月等。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6月-2024年5月,合計84個月期間,財政部共進行了84次國債做市支持操作,且自2021年10月以來均爲隨賣操作。另據財政部網站6月17日消息,財政部將於6月18日開展做市支持操作,券種爲“24附息國債05”和“24附息國債06”,方向爲隨賣。

張偉坦言,從歷史數據來看,國債做市支持操作中隨賣佔絕大多數,隨買與隨賣的選擇與債市走勢關係較弱。國債做市支持操作主要是調節特定券的供求關係,歷史來看隨買或隨賣的方向與債市本身的走勢關係不大。

此外,國債做市支持操作總體操作規模較小。2016年11月,財政部及央行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開展隨買操作時,計劃每次規模不超過20億元,開展隨賣操作時,每次規模不超過30億元。

財政和貨幣政策協同發力

在央行頻頻喊話提示債市風險並明確借入並賣出國債之時,財政部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央行行長潘功勝6月19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明確表示,央行正在與財政部加強溝通,共同研究推動落實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這個過程整體是漸進式的,國債發行節奏、期限結構、託管制度等也需同步研究優化。

亦有專業人士告訴記者,作爲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加強協調的重要體現,順利推動國債買賣納入貨幣政策工具箱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同步研究優化國債的發行節奏、期限結構和託管制度,總體看整個過程將漸進式穩妥推進。

4月23日,財政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曾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協同配合的財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給質量的強大動力,並明確表態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文章還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方面論述瞭如何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

宏觀取向上,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協調,打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的“組合拳”,在擴投資、促消費、穩出口等方面形成合力。中觀機制上,要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金融改革的協調配合,完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研究擴大政府債券櫃檯銷售品種和規模。完善境外主權債券發行長效機制。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利率傳導機制,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制,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微觀管理上,統籌運用政策性金融、貼息獎補、融資擔保等政策工具,支持和撬動更多資金精準服務經濟社會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展望下半年,多名業內人士預計,財政政策仍有較大發力空間。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由於一季度經濟運行好於預期,且去年新發萬億國債集中至今年使用,上半年財政政策有所剋制。考慮到目前國內有效需求有待提振,財政或相機加力,措施可能包括優化稅費優惠政策、新批1萬億元左右特殊再融資債額度、加量投放PSL撬動重點項目建設、提高國企利潤上繳比例等。

溫彬還稱,貨幣政策寬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也在增強。上半年M1、M2和社融存量累計增速均降至統計以來最低水平,“資產荒”愈發嚴峻,迫切需要通過貨幣寬鬆來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激活融資需求。此前通過叫停“手工補息”引導銀行負債成本下降,以及美聯儲9月降息路徑逐漸明朗,下半年降息將是大概率事件,降準則會視市場流動性而定。

華創證券投資顧問部總經理屈慶坦言,當前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居民、企業預期偏弱等制約因素客觀存在,海外地緣政治、歐美大選等擾動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而此前“517”樓市新政力度較大,央行也已經採取了降首付、降利率下限等具體措施來刺激信貸融資需求。

屈慶認爲,當前全球政治博弈尚不明朗,中美利差仍然高企,人民幣匯率面臨一定貶值壓力,貨幣政策發力空間較爲有限,下半年財政發力的必要性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