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偏安心態 導致試劑疫苗藥物3缺
新冠肺炎疫情邁入第3年,回顧蔡政府施政期間的防疫措施,專家指出,國家的戰略出了問題。圖爲臺北松山機場三合一大型篩檢站,醫護人員在篩檢站內相互檢查面罩與防護衣。(張鎧乙攝)
新冠肺炎疫情邁入第3年,回顧蔡政府施政期間的防疫措施,專家指出,國家的戰略出了問題。臺灣一開始的檢疫成功,導致了偏安心態。面對病毒進入臺灣,政府要做的是篩查、防護、攻擊,但試劑、疫苗、藥物都沒做好準備,這是最大的弱點。另有專家直言,防疫的最大問題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凡人都知道遇到疫情要有保護措施、要吃藥,但高高在上的火星人不懂也不聽勸。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臺灣得天獨厚是個海島,推動檢疫,是依據海島的特性,因此防守成了疫情之初的戰略主軸。由於邊境檢疫的成功,政府的防疫出現偏安心態,覺得「這樣封也可以」,根本不會想到攻擊。病毒進入臺灣後,政府要做的是篩查、防護、攻擊,其中篩查需要試劑、防護需要疫苗、攻擊需要藥物,然而這3個東西政府根本沒有做好準備,這是臺灣非常大的弱點。
王任賢表示,臺灣是以檢疫方式執行防疫,只有死守、沒有攻擊,這是最大弱點。因攻擊戰術沒有準備好,動態清零也只是喊喊口號,缺乏廣篩、疫苗、藥物,醫療端也無法發揮早期診斷、治療的功能。臺灣防守爲主的觀念若沒改過來,問題就會很大。
陽交大公衛研究所兼任教授、前國健署長邱淑媞直言,臺灣防疫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敢說開放與病毒共存,那高齡者第3劑疫苗接種至少要到9成,而現實是連第1劑接種都不到9成,代價當然會大。
邱淑媞以南韓爲例,先前想以篩代隔,現在則是不敢做,因爲又來一波疫情。凡人都知道遇到疫情要有保護措施,但領導者無論心態或能力雙雙不足,是臺灣防疫的最大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