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特使團 節外生枝
(圖/本報系資料照)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於20日宣誓就職,臺灣駐美代表是否能如同2021年得到官方正式邀請仍是未定之數,賴政府已提高規格,派遣具有官方意涵的「特使團」前往致賀,這種不合乎外交禮節,自我陶醉的操作,可以說是在錯誤時機、地點的錯誤決策。
副總統蕭美琴4年前在駐美代表任內得到美國「就職典禮國會聯合委員會」(JCCIC)正式邀請,出席拜登總統的就職大典,號稱是臺美1979年斷交以來,駐美代表首次以官方形式獲邀;能與各國的駐華府使節平起平坐,更被形容爲「劃時代的里程碑」。
由於過度拉擡蕭美琴出席就職典禮的聲勢,現任駐美代表俞大㵢是否能比照「蕭美琴模式」已成爲各界關注的焦點,若未能拿到邀請函,很可能成爲美臺未來關係的負面指標。而川普對臺灣態度一直保持模糊、冷淡,加上他不可預測的本性,更增加了整個事件的敏感性與懸疑性。目前美臺官方尚未有相關宣佈。
外交部長林佳龍最近透露,蕭美琴當時僅坐在使節團座位區「附近」,似乎是要先打預防針,設定停損點,爲萬一這次駐美代表未能正式獲邀預留轉圜空間。
是否能正式獲邀尚不確定,賴清德先發動外交攻勢,請立法院長韓國瑜擔任「特使團」團長,率領3黨立委出席川普的就職大典,過去的「代表團」搖身一變成「特使團」,看似位階提升,更具官方色彩,甚至可形塑美臺關係良好表象,但在美國總統就職大典全球矚目的場合,任何政治動作都有潛在風險,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
中華民國總統就職典禮,美方都以代表美國人民的「代表團」參加,可見特使有嚴格界定,除了具有官方、外交意涵,並須爲對方政府認可、接受,不是可以任意使用。臺灣並未接到官方邀請,仍是循往例透過國會議員管道取得邀請函,賴政府片面打破各方長久以來的默契,自我提升爲特使團,以爲神不知鬼不覺就可過關,顯然低估了當前臺灣所面臨的嚴峻局勢。
川普不按牌理出牌,打破從不邀請外國政要出席總統就職典禮的傳統,邀請習近平出席大典就代表了他的政治偏好。臺灣不顧現實,高調打着特使名號進軍華府很可能節外生枝,給美方造成困擾,甚至引發外交風波,這絕對是川普所不樂見的,賴政府不能貿然行事。
其次,中共對任何臺灣的動作都不會放過,過去就多次抗議臺灣代表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大典,最有名的案例就是1981年前國民黨秘書長蔣彥士在美方壓力下,被迫以「感冒住院」爲由缺席雷根總統的就職典禮。臺灣今天的局面比40多年前並無好轉,面對不可預測的川普,最後落居下風的很可能是自己,而其效應更可外溢到未來臺美關係。
其實,賴清德不必有太多政治算計,更不必當幕後影武者,只要依循慣例,韓國瑜率同的3黨立委必可順利達成加強美臺雙邊關係的使命,他真正該擔心的是川普2.0,臺灣與他個人是否能得到美國的信心與信賴,至於是特使團或代表團實在無關緊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