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家人嚴厲反對 舞蹈家許芳宜:不惑之年找到人生新方向

臺北榮總大師講堂今天邀請頂尖舞蹈家許芳宜,以「身體要快樂」分享築夢的心路歷程。許芳宜帶領北榮醫護,舞動身體進入律動的快樂。記者廖靜清/攝影

許芳宜,是國際舞者,亦是編舞家、作者、演員、視覺藝術家,集衆多才華於一身。19歲的時候,夢想成爲職業舞者,這個心願一直不被家人認同,直到一路成爲美國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父親一句「哦!」代表終於得到認可。

臺北榮總大師講堂今天邀請頂尖舞蹈家許芳宜,以「身體要快樂」分享築夢的心路歷程。她說,小學四年級開始接觸舞蹈後,很享受站在舞臺上的感覺,原因是「不喜歡臺下的許芳宜」。因爲不愛念書、不符合父母期待,常被告誡:「成績不好的話,就會被淘汰去當女工,然後嫁給男工、生下小工......」

這種壓力太沉重了,站在舞臺上獲得掌聲的快樂,讓許芳宜拚了命想跳出一番成績,於是從宜蘭舞蹈班,考上華岡藝校,再以第一名之姿考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大學第一天,遇到了現代舞老師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一句:「你很有潛力」,點燃了許芳宜心中的一把火,也堅定了今生要成爲職業舞者的志向。

許芳宜說,小時候最討厭作文寫「我的志願」,因爲不知道未來可以做什麼、對社會有什麼貢獻,但一位外籍教師的稱讚,像是仙女棒閃耀燦爛火花,也指引前進的方向。從那一天起,每天早上6點開始複習所以動作,日復一日堅持5年,然後提着行李箱飛往美國尋夢。

當時要出國,家人非常反對,認爲把跳舞當職業,跟「舞女、伴舞」沒有兩樣。與家人之間的對抗拉力,成爲許芳宜努力的張力,也發現自己竟然有這番能耐。只是人生地不熟,語言是一大障礙,但是說的功能簡化時,身體其他感官都變得靈敏,更能用眼睛、耳朵、肢體來學習舞蹈。

每天早上,許芳宜會走到餐車買一份肉桂葡萄貝果和咖啡,連着用手指了好幾天,喃喃自語記下「Cinnamon bagel with cream cheese and coffee please」,正當鼓起勇氣要用英文點餐時,結果還是用手比畫,十足懊惱「爲什麼就是開不了口?」

隔天,順利說出了默背已久的英文,她認爲做到了和自己的約定,這件事奠定了日後參加甄選、考試的信心。每次參加演講邀約,一定會分享「貝果」的故事,心情也回到當下的悸動。

許芳宜分享,跳舞的快樂,成就了現在的自己,雖然中間也曾歷經「不知道要幹嘛」的徬徨階段,李安要她做最擅長的事,於是在不惑之年重新開創了更寬廣的舞臺。後來也嘗試出書、演戲、策展、擔任電影動作設計......

她認爲,逐夢與圓夢的過程,都來自於「身體要快樂」,而讓身體快樂的基礎是健康,在面對各種挑戰時,更加勇敢、更有創造力。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以此勉勵同仁,學習許芳宜追求創新的精神,不論工作或生活,要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並努力實踐夢想。

臺北榮總大師講堂今天邀請頂尖舞蹈家許芳宜,以「身體要快樂」分享築夢的心路歷程,許芳宜演講後接受院長陳威明的感謝。記者廖靜清/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