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紅杉、IDG等知名資本投資,3年多虧損超11億元 找鋼集團將成第二家港股De-SPAC模式上市企業?

作爲國內知名三方鋼鐵交易數字化平臺企業,找鋼產業互聯集團(以下簡稱找鋼集團)曾被外界認爲可能成爲首家通過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的企業,但如今卻被獅騰控股捷足先登。

找鋼集團的資本市場衝刺之旅已經持續數年。早在2018年,它就曾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後來卻放棄推進上市事項。此次通過De-SPAC模式上市,找鋼集團也已經歷兩次失效,直至前段時間再度更新上市招股書。

上市之旅充滿曲折背後,是行業環境的變化和公司自身在業務拓展上的困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7月,另一鋼鐵電商龍頭企業歐冶雲商,過會後卻宣佈主動撤回深交所上市申請。

從找鋼集團自身來看,終止低利潤率的自營業務,實現由重到輕的轉型之後,當下仍未扭虧。2021年至今,公司累計虧損超過11億元。不僅如此,公司今年將重點之一放在了國際交易業務,而這一業務主要是通過自營模式來進行,公司又走回了老路?

上市之旅已持續6年多

官網資料顯示,找鋼集團成立於2012年初,公司以鋼材爲切入點,打造圍繞工業和建築業等產業用戶的科技服務體系。

如今,公司欲通過De-SPAC模式實現香港上市。所謂De-SPAC,即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上市,是一種相對新穎且複雜的上市方式。SPAC本質上是一家沒有實際業務運作的空殼公司,其首次公開募集資金上市後,須在規定時間內併購一家未上市企業,從而使後者間接獲得上市地位。

根據招股文件,Aquila與找鋼集團及其全資附屬公司Merger Sub簽署合併協議,找鋼集團擬以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雙方併購完成後,Merger Sub將不再獨立存在,而Aquila將成爲找鋼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與此同時,Aquila的上市地位將被撤銷,找鋼集團將作爲繼承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此次並非找鋼集團首次接觸資本市場。早在2018年6月,找鋼集團就曾遞表衝刺港股上市。根據界面新聞報道,找鋼網於當年12月通過聆訊,至2019年5月,主動中止上市事宜。

最新招股文件中,找鋼集團提及了上述事項:由於當時的市況,公司決定不再繼續進行過往上市申請。

時隔4年多,找鋼集團於2023年8月啓動通過De-SPAC模式衝刺香港上市事宜,公司也一度被外界認爲可能成爲首家通過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的企業。

不過,找鋼集團的De-SPAC模式上市過程仍然曲折重重。繼2023年8月和2024年3月兩份招股書均失效之後,前段時間找鋼集團再次更新上市招股書。

12月27日,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與傳統上市相比,通過De-SPAC模式上市過程中,標的企業不需要進行IPO申請、聆訊及路演、招股,因此也不存在基石投資者或不確定的募資結果,但也不會出現超募等情況。

沈萌表示,企業通過De-SPAC模式上市,主要需要通過SPAC公司的股東大會批准。合併時估值不需要詢價招股,只要標的企業和SPAC企業達成一致。此外,業務主要在境內的企業,還須獲得中國證監會的境外上市備案審批,纔可能順利推進。

3年多合計虧損超11億元

此次通過De-SPAC模式衝刺港股上市,找鋼集團的議定估值大約100億港元。對於這一估值,找鋼集團招股文件解釋稱,2018年的最近一輪上市前融資中,公司投後估值爲92.31億港元,本次議定估值較此前估值增加約8.4%。

高達百億港元的估值,與其行業知名度和地位有關。根據招股書,2023年,找鋼集團的數字化平臺錄得三方鋼鐵交易噸量達47.3百萬噸,約佔中國三方在線鋼鐵交易總噸量的40%;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的數字化平臺連接逾14800名註冊賣家及逾181100名註冊買家。公司的數字化平臺的賣家及買家均主要爲中小企業。

作爲行業龍頭企業之一,找鋼集團曾經獲得6次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爲1.37億美元及15.3億元人民幣,合計人民幣大約25億元。融資過程中,也不乏紅杉、IDG等知名機構的加入。

不過,數年來,找鋼集團遲遲未能擺脫虧損的困境。根據披露,2021年至2024年前9個月,找鋼集團營收分別爲13.53億元、9.05億元、11.68億元及11.41億元。2022年,找鋼集團營收大幅下滑超三成,2023年雖然有所回升,但仍未迴歸到2022年水平。

盈利方面,2021年至2024年前9個月,找鋼集團分別產生淨虧損人民幣2.74億元、3.66億元、4.69億元及5440萬元,3年多合計虧損超過11億元人民幣;相應期間的經調整淨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指標)分別爲2.60億元、2.93億元、8015.1萬元和4193.2萬元,3年多累計虧損大約6.74億元人民幣。

對於公司歷年來的虧損,找鋼集團招股文件中提到了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公司由重到輕的轉型、新冠疫情、以股份爲基礎的獎勵等。

不過,找鋼集團對於公司的未來頗有信心。公司招股文件中稱,目標集團於2022年及2023年以及2024年前9個月實現正向經營現金流量且其業務模式及未來表現具有巨大潛力。

業務轉型和拓展的困境

近年來,找鋼集團的業務模式正在經歷調整和轉型。

以往,找鋼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兩種業務模式,即數字化平臺模式和自營模式。在“重”資產的自營模式下,找鋼集團通過買賣鋼鐵產品賺取差價。但這一模式下的利潤卻相當微薄。且自營模式收入比例較高情況下,找鋼集團也被外界質疑看起來像“鋼鐵經銷商”。

自2019年起,找鋼集團逐漸減少自營業務規模。最新招股書中,找鋼集團公佈了被終止的鋼鐵產品國內自營業務近年的財務表現:2021年和2022年,收入分別爲53.11億元、49.2億元;如此鉅額的收入,淨利潤卻分別爲1060萬元和虧損6217萬元。

截至2023年3月末,找鋼集團已停止鋼鐵產品國內自營業務的營運並完成所有買家訂單。目前公司主要有交易服務、交易支持服務、科技訂閱服務、國際交易業務及其他。

上述業務中,最賺錢的業務當屬交易服務和科技訂閱服務,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均在80%以上。但2021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這兩項業務佔比並不高,合計不超過30%。

在找鋼集團,近幾年收入佔比最高的一度是交易支持服務,但今年前三季度貢獻的收入和毛利均在下降。這可能與公司的業務調整有關。以往,公司爲合資格買家及賣家提供三種類型的交易支持結算服務,即胖貓白條、胖貓易採及票據結算。但因爲潛在的信貸風險,找鋼集團於2024年8月之前已停止提供胖貓白條及胖貓易採以及相關係統。

找鋼集團迫切需要尋找新的盈利點,公司把目光瞄準了國際交易業務。今年前三季度,相關收入佔比猛增,在公司收入中佔比達到了36.9%,相比上年同期的18%增加了18.9個百分點,也成爲公司收入佔比最高的業務板塊。

值得一提的是,找鋼集團國際交易業務毛利率非常低,2022年一度負毛利率,相關業務虧毛利損達3240萬元;至今年前三季度,這一業務板塊毛利率也僅爲6.5%。

不僅如此,找鋼集團國際交易業務主要通過自營模式來經營。剛剛實施由重轉輕的找鋼集團,這是要走回頭路嗎?

同行今年7月份主動終止上市

鋼鐵電商的上市之路並不容易。

12月27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即在鋼鐵電商方面,2023年中國鋼鐵電商市場規模8080億元,較2022年的6500億元同比增長24.3%。當前,鋼鐵電商領域主要玩家包括鋼銀電商、歐冶雲商、找鋼網(找鋼集團旗下平臺)、鋼寶股份、積微物聯、中鋼網、中鋼電商等。

上述企業中,另一鋼鐵電商龍頭企業歐冶雲商於2022年11月就已經過會,歷經一年多之後,在今年7月份主動撤回深交所上市申請。

對於找鋼集團和歐冶雲商兩家企業均曾經先後主動放棄推進上市進程。12月27日,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並非巧合,而是與行業因素密切相關。首先,鋼鐵行業的週期性波動較大,市場需求和價格受到宏觀經濟、政策調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這給鋼鐵電商的穩定發展帶來一定的挑戰;其次,近年來,隨着國家對環保政策的加強,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逐漸凸顯,導致市場競爭加劇,利潤空間壓縮。此外,鋼鐵電商在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等方面也面臨着較大的壓力。因此,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鋼鐵電商企業需要更加謹慎地評估上市的風險和收益,以確保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不過,對於當前找鋼集團選擇通過De-SPAC模式衝刺香港上市,郭濤認爲,這是一個相對較好的時機。除了公司自身的積累和發展以外,從行業來看,雖然鋼鐵行業面臨一定的挑戰,但隨着國家對環保政策的加強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鋼鐵行業有望逐步實現轉型升級,爲鋼鐵電商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此外,從資本市場環境來看,近年來香港股市對於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關注度較高,De-SPAC模式作爲一種創新的上市方式,有助於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關注和支持。

就相關問題,2024年12月2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找鋼集團併發送採訪郵件,截至發稿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