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讓蔣爸踩雷!陸晶片業爆2大爛尾 外媒訪關鍵人物揭密
陸半導體產業自主化困難重重。(圖/達志影像)
臺灣半導體產業在晶圓代工領域拿下不可撼動的地位,從擁有先進製程晶片技術的臺積電、專注在成熟製程的聯電與世界先進,以及搭上近年半導體熱潮浴火重生的力積電,在臺灣所塑造「矽盾」吸引全球關注。相較之下,北京當局想推動幾個的半導體項目,卻爆出2大爛尾案,北京當局也正在從一些失敗案例撈取一些還能使用的資源,並制訂更嚴格規定,避免未來再度浪費資源。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當局近年投入數十億美元,幫助大陸本土的半導體廠商朝着先進製程技術前進,但目前從2項大陸晶圓代工爛尾項目來看,一定程度可以示警爲何這個目標難以達成,其中都由某一位鮮爲人知的企業家在他30多歲參與所成立。
這兩個項目分別爲武漢弘芯、濟南泉芯,原本計劃要達到與晶圓代工領域先進製程領導的臺積電、南韓的三星電子這2家在該領域已經有數十年晶片製造經驗的公司,一樣的生產水準,然而,投入的資金很快就消耗殆盡,但從未有實際的晶片生產經驗。
根據公司聲明、官媒報導、地方政府文件和企業註冊數據庫天眼查等資料顯示,過去3年至少有6家大型晶圓代工投資項目在大陸以失敗告終,這2個項目也是其中之一。這些投資案至少投入23億美元,大部份資金來自政府,但某些項目甚至連一塊晶片都沒有生產過。
報導還採訪了擔任過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組建相關項目的曹山,分別擔任董事、執行長,並訪問了相關人士與這2家公司前員工。知情人士透露,政府多年來一直非正式地要求某些晶圓代工廠提出新投資計劃來進行審批,包括一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約1.5億美元的項目。身爲大陸半導體國家隊的紫光集團去年面臨多起數十億美元的債券違約,最終遭債權人聲請破產。
由於美中科技戰爆發,美國政府多次利用貿易黑名單扼殺大陸半導體企業取得海外設備來源,甚至讓華爲這家曾經大陸智慧型手機巨頭無法取得先進製程晶片,以及GMS等手機作業系統服務,讓華爲如今面臨生存挑戰。北京當局也意識到本土晶片製造的重要性,但努力之後,大陸晶片自給率僅有17%,仍相當依賴海外晶片供應管道。
2014年,北京當局啓動半導體發展計劃,其中包括由國家大基金主持的220億美元的資金,2019年更建立一筆300億美元的另外一筆國家半導體基金。也因如此,大陸掀起半導體投資熱,希望帶動本土IC設計、晶片製造,但卻引來涉及餐廳、水泥生產的企業,讓扶持計劃變質,也有許多企業拿到補助後缺乏關鍵技術,最後倒閉。
至於這2個項目,原本是打算生產14奈米以下製程晶片,然後逐年成長至7奈米制程,甚至武漢弘芯還聘請前臺積電營運長蔣尚義擔任執行長,濟南泉芯則是從臺灣聘請數十名資深工程師,甚至部分來自於臺積電,提供了相當高的薪資報酬。但隨着資金嚴重短缺、人力技術整合不到位,最後公司營運陷入停滯、遭到官方接受清算,最後2項目都成爲了大陸半導體產業近10年最大騙局。
至於這名稱爲曹山的男子,但他的真名是鮑恩保。他表示,他在這些投資計化擔任籌備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工作,利用假名只是方便來臺灣招攬人才,因爲臺灣嚴格管制高科技人才流入大陸。
他表示,他在半導體產業有15年經驗,並曾經建立1間IC設計公司,與臺積電的工作人員建立關係,並在迴應報導指出他做事涉及不法,明確指出主要是因爲跟政府的想法有出入,最後在2018年退出武漢弘芯,隨着北京當局針對晶片項目加強審查,2020年12月離開濟南泉芯。也就在當時,北京當局負責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部門指出,各地方政府應該爲沒有人才、經驗以及技術的公司,盲目扶持半導體產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