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受《時代雜誌》封為「童書界的畢卡索」 童年必讀選書《野獸國》作者莫里斯‧桑達克個人回顧展登場

「Wild Things: The Art of Maurice Sendak」展場一景。 ©Denver Art Museum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1928-2012)無疑是兒童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插畫家之一,憑藉其豐富的創造力和對個人童年情感與記憶的再詮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讓世世代代讀者深感共鳴的奇幻世界,其中每個人童年的必備讀物《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是他家喻戶曉的著作之一,於1963年出版、1973年改編爲動畫短片,2009年改編成真人電影《野獸冒險樂園》,2023年更是在BBC召集全球童書專家選出有史以來最厲害的100本童書的調查中拿下榜首。即使經歷了數十年的時光,《野獸國》依然在讀者心中佔據着特殊地位,其影響力絲毫未減。

今年十月美國丹佛美術館(Denver Art Museum)呈現桑達克迄今最大規模的回顧展「Wild Things: The Art of Maurice Sendak」。展覽彙集了超過400件藝術家的手稿、草圖、故事板與繪畫作品,全方位呈現了其超越六十載職業生涯中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

「Wild Things: The Art of Maurice Sendak」展場一景。 ©Denver Art Museum

桑達克的成長背景與藝術啓蒙

1928年,桑達克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波蘭猶太移民家庭。父母逃離波蘭的動亂與政治迫害,他的親戚死於猶太人大屠殺當中,讓年紀小小的他一早就已經體會到死亡。這段家族歷史根植於桑達克的心中進而影響了其成長與創作。桑達克從小就接觸到猶太民間故事以及代代相傳的文化傳統,這些元素不僅塑造了他的想像力,也讓他在後來的作品中融入其歷史記憶與對人性的敏銳洞察。二戰及大屠殺的陰影,也使桑達克的作品超越了單純的兒童故事,而成爲了探索人性的象徵。而早年他因健康問題長期臥牀,卻培養了喜愛閱讀的習慣。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1994。 ©John Dugdale

年僅19歲的桑達克,幾乎全憑自學開始了他的插畫生涯,並迅速展現出不凡的才華。隨着1950年他爲多本兒童讀物繪製插圖,桑達克逐漸成爲業界備受矚目的插畫家,最終憑藉1963年出版的《野獸國》一躍成名。其重要作品包含《廚房之夜狂想曲》、《親愛的小莉》、《在那遙遠的地方》等。

在桑達克長達65年的職業生涯中,曾拿下八座美國童書最高榮譽的「凱迪克大獎」,同時也是美國唯一一位安徒生大獎的得主。除此之外,《時代雜誌》曾給他「童書界的畢卡索」的封號,更有兒童文學評論家稱他是「百餘年來最偉大的繪本作家」,彰顯了他在兒童文學與圖畫書創作領域的卓越成就,也確立了他作爲該領域舉足輕重的代表性人物。

Maurice Sendak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1963, watercolor and ink on paper. ©The Maurice Sendak Foundation

Maurice Sendak "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1963, watercolor and ink on paper. ©The Maurice Sendak Foundation

《野獸國》與藝術生涯的巔峰

《野獸國》無疑是莫里斯·桑達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球累計銷量已超過1,900萬冊。書中講述了小男孩Max的故事,他穿着狼裝在家中肆意惡作劇,因而激怒了母親,受罰不得進食並被命令回房間。獨處時,Max的想像力將他帶入了一個充滿奇幻野獸的異世界,然而,面對這些兇猛、張牙舞爪的野獸,他毫無畏懼,並且神奇地將它們馴服,最終被加冕爲「野獸之王」。然而,身處這個異境中的Max,卻漸感孤獨,並在不經意間聞到了來自現實世界那熟悉的食物香氣,於是選擇放棄他在幻想國度中的王權,迴歸現實生活。這個故事表面上是一個孩子充滿想像力的冒險,但其隱含的深層情感譜系,探討了孤獨、恐懼、權力、冒險、幻想與親情等議題,使得這部作品超越了年齡的界限,成爲歷久彌新的經典。

在此次丹佛美術館的回顧展中,觀衆不僅能看到《野獸國》的原創水彩畫、墨水畫和石墨插圖,還能欣賞到桑達克設計歌劇《野獸國》的佈景。該歌劇於1980年首演,音樂由英國作曲家奧利佛·努森(Oliver Knussen)譜寫,體現了桑達克在戲劇領域的造詣和跨界創作的影響力。此外,他爲莫扎特《魔笛》及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創作的服裝設計,以及2009年《野獸國》真人電影中的服裝也將在展覽中亮相。

「Wild Things: The Art of Maurice Sendak」展場一景。 ©Denver Art Museum

Maurice Sendak "Pierre", 1962, ink on paper. ©The Maurice Sendak Foundation

桑達克的藝術影響

桑達克的創作不僅來自其內心的世界,還深受多位前輩藝術家的啓發。在展覽中,觀衆可以看到如《小兔彼得的故事》作者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18世紀詩人及畫家英格蘭畫家及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浪漫主義畫家喬治·斯塔布斯(George Stubbs)、美國漫畫家及動畫師溫瑟·麥凱(Winsor McCay)以及重要動畫大師沃爾特·迪士尼(Walt Disney)的影響。迪士尼的1940年動畫電影《幻想曲》(Fantasia),正是讓年僅12歲的桑達克立志成爲插畫家的關鍵契機。

桑達克一生的創作歷程可謂不輟,曾跨及繪本、戲劇設計,或是其他藝術領域。憑藉其敏銳的洞察力以及獨具個人特色的表現風格,賦予作品豐富的層次感。然而,他的創作雖根植於兒童文學的範疇,其內涵卻遠超越這一界限,在富饒有趣、活潑的畫風底下,講述的故事無論聚焦於好奇心與勇氣的萌發,其實隱藏着人們各個層面的心理狀態,使不同年齡層的讀者皆能在他的作品中發現獨特的思想啓示。

丹佛美術館館長Christoph Heinrich在展覽開幕時提到:「桑達克的藝術對我們許多人來說意義重大,未來的世代也必將如此。此次展覽有難得的機會讓參觀者欣賞他這些書籍的原畫,還能夠從展覽中看見桑達克無窮的創造力。正如此次展覽所展現的,桑達克不只是爲孩子創作的畫家,他的藝術與思想將在未來不斷地啓發更多人。」

「Wild Things: The Art of Maurice Sendak」展場一景。 ©Denver Art Museum

※本文由《非池中藝術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