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笑爸爸左耳 兒走461公里道歉

廿二歲徐士哲(左)十三年前公開譏笑罹患小耳症父親,他與女友陳君瑜(右)花廿六天徒步走四百多公里,對當時年幼無知表達歉意。圖/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

徐士哲九歲時,罹患小耳症父親徐仲明出席小學運動會,他指着爸爸重建後的左耳,嘻笑地說「你們看,我爸只有一隻耳朵。」事過十三年了,徐士哲仍心懷愧疚,懷着「多一個人認識顱顏病症,就能減少一次的不友善狀況發生」想法,偕同女友以徒步半島行程向老爸道歉,廿六天步行四六一公里。

小耳症是第二常見先天性顱顏疾病,盛行率爲五、六千分之一,全臺平均每年誕生卅至四十位小耳症新生兒。單純小耳症影響範圍是耳朵缺損,包括外耳缺陷、內耳耳道狹窄或缺少耳道。另有較複雜半邊小臉症,影響範圍包括耳朵、下齶骨及顱骨異常。

「臺灣醫療技術成熟,經治療後,顱顏病童外觀跟一般孩子一樣可愛。」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執行長陳依伶說,小耳症可透過配戴助聽器、耳道重建手術來改善聽力問題,外耳重建手術則可改善外觀問題,減少異樣眼光和生活不便,爲患者建立自信心;多年來,基金會提供弱勢家庭經濟補助,舉辦父母團體、兒童夏令營等活動,幫助顱顏孩童順利成長。

今年五十一歲徐仲明爲小耳症患者,六歲時接受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外耳重建手術,受限於當時技術,外觀仍有些異狀。他參加兒子徐士哲小學二年級運動會時,被年僅九歲兒子譏笑,當場並未動怒,回家後告訴孩子,自己罹患先天顱顏缺陷,除非患者主動願意分享,否則旁人用幽默方式介紹,對顱顏患者是二度傷害。

此事讓徐士哲迄今心懷愧疚,爲了讓更多民衆瞭解先天顱顏缺陷,他在七月初與女友兩人從臺北出發,身上披着宣導紙板,步行至屏東,藉此向父親表達歉意,原諒他年幼時無知舉動。

徐士哲說,路途中歷經大風大雨,中暑、曬傷脫皮、腳底起水泡,但二人堅持走下去。過程中曾遇到民衆送飲料,大喊「加油」,還有大卡車司機特地停車,捐款二千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阿姨聽到他講述這次徒步之旅源由時,紅着眼眶與二人相擁,感謝他們以行動宣導顱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