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不只有黃仁勳!人工智慧AI要深入3大領域 內幕全曝光
(圖/今週刊提供)
2025年CES主題依然圍繞着AI,晶片廠發表最新一代晶片、品牌廠端出全新AI PC;在展場上,機器人、健康科技頗具亮點,揭示AI已經深入生活。
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在美西時間1月7日登場,全球科技大廠、新創各自端出今年最搶眼的產品與技術,如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發表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最高階款效能可達前代產品的三倍;與RTX 4090同樣效能的RTX 5070,價格只要三分之一,消息一出驚豔四座。
進入2025年,這場科技盛宴的主題依舊圍繞着AI開展,一來驅動硬體運算速度和效率提升;也刺激軟體在PC、機器人及醫療領域的新應用。《今週刊》採訪團隊前進CES現場,直擊AI更深入一般消費者生活的三大趨勢。
AI PC第二輪大戰 硝煙再起
在衆所期待的AI PC產品上,急需重整旗鼓的英特爾,首先針對高效能且輕薄的筆記型電腦,發表原代號Arrow Lake的Intel Core Ultra H系列處理器,相較於上一代H系列,運行遊戲的效能提升22%。
高通則有不同策略,針對售價約600美元(約1.9萬新臺幣)的中階PC,推出Snapdragon X系列第四款、採用四奈米制程的晶片,提供長達「多天」的電池續航力。
超微(AMD)則宣佈擴大消費級和商用AI PC產品組合,推出Ryzen AI 300系列處理器,性能比第一代神經網路處理器(NPU)高五倍,可達每秒50兆次以上算力(TOPS),預計今年第一季上市。超微也發表Ryzen 200系列處理器,適用於價格較低、對AI需求沒那麼高的PC。
這意味着超微與高通的AI晶片,將在價格中低階的機型上正面對決。
除了三大玩家,有意進入AI PC市場的,還有圖形處理器(GPU)霸主輝達。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王宣智指出,AI PC的目的是把運算從雲端落地,進入邊緣運算,而PC是業者想搶食市場的一個切入點,因此先前就傳出聯發科與輝達正計劃進入PC中央處理器(CPU)市場。
臺灣兩大電腦品牌宏碁與華碩,則扮演讓AI PC化爲實際產品的重要角色。宏碁發表全新的Copilot+ PC產品,包括輕薄型的Swift Go AI系列筆電,以及高性價比的Aspire 14 AI筆電,後者更是宏碁第一臺「大衆款」的Copilot+ PC,價格約800美元,打破AI PC動輒要價1千美元以上的市場行情。
Copilot+ PC:微軟定義的AI PC,NPU算力可達40 TOPS以上。
宏碁指出,新款AI PC將在視訊會議去背、降噪、圖片處理等功能上,更加精細。
華碩則主打重量不到1公斤、世界上最輕的Copilot+ PC——Zenbook A14,搭載高通Snapdragon X系列處理器,NPU可達每秒45兆次運算。在平價款上,華碩也推出起價僅699美元,且比前一代性能提升44%的AI PC。
據研調機構IDC預測,2024至2027年,AI PC出貨量將成長逾兩倍,2027年將佔全球PC總出貨量6成。但王宣智認爲,Copilot+ PC必須開發在裝置端運行的殺手級應用,才更有機會說服消費者買單。
文章來源:閱讀全文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