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尿酸高,就要忌口嗎?一文幫你規避痛風防治“新坑”

痛風羣像觀

我眼中的痛風

“兒子才16歲,尿酸就這麼高,怎麼辦?”

“我經常腳踝痛,有時痛得都走不了路。到醫院一檢查,尿酸居然超標近2倍……”

“忌口、禁酒怎麼可能?我對美食真的沒有絲毫抵抗力,平時會一邊‘放縱’一邊吃藥,血尿酸常在500~800 μmol/L之間‘蹦極’……”

“我當時以爲是腳扭傷了,一查才知道是痛風,吃了藥不到一週就沒事了,後面也沒有發作過,於是停了藥,感覺痛風也不過如此吧……”

你身邊有類似上述情況的人嗎?一方面,隨着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等改變,年輕痛風患者的數量逐年增多,有些父母既要操心自己,還要爲孩子焦慮;另一方面,得益於社交媒體的發展,大家在別人的降尿酸經驗分享中,對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有了一些認識,但容易出現一些“新誤區”,導致防治不及時、不到位、不徹底等問題。

1

一查出尿酸高,就要忌口、吃藥

排除誤差很有必要

健康人在檢查前吃一些高嘌呤食物或飲酒後,會使尿酸水平短暫上升。另外,實驗室檢查誤差也可能造成尿酸值偏高。

因此,首次發現血尿酸增高後,如果沒有痛風史,需要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沒有大量吃富含嘌呤的食物或飲酒),在不同的兩天裡重複測定血尿酸水平,以確認是否爲高尿酸血癥。

無症狀高尿酸血癥,以非藥物治療爲主

當血中尿酸水平過高時,尿酸會在關節中析出結晶,引起關節劇烈疼痛(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關節出現結節(痛風石)、關節受損和功能受損(慢性痛風性關節病),即痛風。

也就是說,並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癥都會發展爲痛風。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多在飲酒、劇烈運動、脫水時發作,痛風發作時檢查尿酸水平未必升高。沒有發作痛風的高尿酸血癥稱爲無症狀高尿酸血癥。

對於尿酸值低於540 μmol/L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癥,一般建議採取飲食控制;如果發作過痛風,尿酸值高於480 μmol/L或伴有其他高危因素,建議立即啓動降尿酸治療。

兒童青少年羣體具有特殊性

兒童青少年正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尿酸高於420 μmol/L是正常現象,成年前會逐步回落。這與其生長髮育情況、激素水平相關,個體差異較大。

另外,青春期的能量代謝非常快,孩子容易表現出高尿酸血癥的症狀。考慮到多種代謝指標的關聯性,相比於防治高尿酸血癥,最關鍵的還是控制好體重,關注血糖、血脂等多種代謝指標,保證青春期後尿酸水平能夠及時恢復正常。

2

痛風發作了,跟着“過來人”學用藥

很多經歷過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過來人”,會熱心分享自己與高尿酸的“鬥爭經驗”,其中就包括一些“管用”的降尿酸藥物。部分患者聽到朋友講述痛風治療的豐富經驗,相較於去醫院排長隊看醫生,它們會更願意根據朋友的經驗自行用藥。

但是,這裡面存在3個問題。

同爲痛風發作期,但不一定都要用降尿酸藥物

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治療原則是快速控制關節炎症和疼痛。一線治療藥物有秋水仙鹼和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美洛昔康、塞來昔布等)。

尿酸突然升高和突然下降都會促使尿酸在關節形成結晶而誘發痛風發作,所以痛風發作期不需要使用降尿酸藥物,一般急性痛風症狀完全消失後(≥2周),纔開始降尿酸治療。

但是,對於痛風發作前已經使用的降尿酸藥物,需要根據病情來判斷繼續使用還是停藥。所以,同樣是痛風急性發作期,但用藥方案不盡相同,如果盲目跟隨他人經驗用藥,可能反而造成病情加重。

降尿酸藥物的選擇,因人而異

高尿酸血癥常分爲尿酸排泄減少型、尿酸生成增多型、混合型和其他類型。

對於尿酸排泄減少型患者,首選促尿酸排泄的藥物,如苯溴馬隆;

對於尿酸生成增多型患者,首選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

此外,對於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醫生在開具降尿酸藥物時首先會檢查肝腎功能,以確保健康允許的情況下,合理選擇藥物。

別嘌呤醇是臨牀上常用的降尿酸藥物,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攜帶HLA-B*5801基因的人羣。研究顯示,在使用別嘌呤醇時,存在較高的嚴重皮膚過敏反應風險,一旦發生,可能會顯著增加死亡風險。因此,在使用別嘌呤醇前,瞭解自己是否屬於這類高風險人羣尤爲重要。

說到底,痛風和高尿酸血癥屬於慢性代謝性疾病範疇,健康的飲食模式和生活方式、合理使用降尿酸藥物以及監測尿酸水平是需要長期堅持的疾病管理方式。除了低嘌呤飲食外,也可以酌情考慮服用碳酸氫鈉來鹼化尿液,減少腎臟負擔。

歡迎投稿:學術成果、前沿進展、臨牀乾貨等主題均可,。

免責聲明: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持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