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15分上榜…重考生拚醫學系陷自我懷疑 醫曝經歷3招建立備考自信
一位目標是醫學系的重考生,面對未來的考試產生了自我懷疑。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114年大學學測於本月18至20日舉行,由於參採校系最多,昨(19)日登場的英文、國文有9成9考生選考,是文理組學生都相當重視的考科。醫師沈政男在網上發文表示,一位目標爲醫學系的重考生向他請教,今年他決定只報名學測英文及分科測驗,考完英文後卻對分科感到迷茫。對此,沈政男也分享了自己的重考經驗與建議,並期許該位考生,「考上以後,記得一定要當一個好醫生」。
沈政男昨在臉書發文指出,一位考生表示,由於去年的成績與醫學系門檻差了15分,故今年決定重考。考完這次學測英文後,他預估選擇題部分僅扣一分,雖然結果理想,但面對未來的分科測驗,卻開始自我懷疑,因此想請教醫師,過去準備考試時,是如何相信自己的?
沈政男表示,考試就是熟能生巧,儘管有少數人重考後退步,但多數人都進步了。他回憶,重考那年,自己的英文選擇題同樣只錯一題,而以當年高一、高二的校排名及就讀學校的升學率,原本應屆考上醫學系應該是沒問題的,然而他在高三時成績退步,最終差了幾分沒考上。對於高中課業,沈政男說自己唯獨對數學沒有把握,其他科目都只是時間問題,念久了自然能夠掌握。
沈政男指出,各科目所需的唸書能力有所異同,這點很重要,但學校老師通常看不出來,更不用說家長了,這時,自我認識與評估是便是關鍵。
沈政男以自身爲例,國中時代他就清楚,自己的語文能力最爲頂尖,之後發現生物方面的洞察力也很好、化學還可以、物理較弱,最差的就是數學。沈政男評估,以自身能力來看,最適合的就是醫學系。
至於如何建立自信?沈政男說明,第一步是瞭解自己,比如參考先前校排、對各科掌握程度;第二是準備考試的策略,可以進步的科目務必要把握,較難的就放到最後;第三是持續努力、奮鬥不懈。
「決定當醫生,是我做過的最好決定之一」,沈政男認爲,爲了考上醫學系,不管重考幾次都是值得的,這句話時隔三十多年依然適用。
沈政男指出,自己當年重考,7科共進步了70分,一舉從沒有醫學系,進到了臺大醫學系,而該考生在應屆分科測驗差15分上醫學系,今年英文已有明顯進步,要考上心中志願應是十拿九穩。最後,沈政男也祝福對方成功上榜,並期許「考上以後,記得一定要當一個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