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協同振興鄉村
(原標題:產學研協同振興鄉村)
日前召開的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強調,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如何通過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接續發力,不斷增強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動能,成爲題中之義。
截至2023年底,我國新建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羣、200個農業產業強鎮,創建100個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日益完善。農業科技支撐穩步增強,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8611萬畝,種業振興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短板農機裝備取得突破。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爲鄉村輸入專業化和本土化人才,服務於鄉村主導產業發展。有的高校和機構通過搭建產學研融合平臺,讓學生走進農田“種”論文,開展水肥一體化試驗,將先進理論和技術輸送到基層。
產學研支持鄉村全面振興的成績,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國務院此前印發的《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針對鄉村產業門類、產業鏈條、要素活力和質量效益等存在的現實問題,細化政策引導和策略扶持,提出強化科技創新引領。大力培育鄉村產業創新主體。建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聯合攻克一批農業領域關鍵技術。可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重在“協同”和“創新”。突出科技創新的政策導向,助力產業、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協調發展、深度融合,有助於實現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
接下來,應進一步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一方面,完善鄉村全面振興的體制機制建設。應建立農業部門牽頭、社會力量支持、農民廣泛參與的推進機制,制定一系列農業創新創業和創新成果轉化的精準政策支持,建立一整套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共享機制和激勵相容機制。倡導更多企業擔負起牽頭開發與農產品合作項目、與科研單位共創項目、與高校聯合培養項目的社會責任,真正實現產學研不分家,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提升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
另一方面,培養鄉村全面振興的人才隊伍。鄉村全面振興離不開科技研發人才、技術應用人才、企業管理人才等,各地鄉村應廣納產學研特需人才成爲“新農人”,不斷推進農業科技攻關,並促成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讓更多的“新農人”成爲“興農人”。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吳 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