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協助產業升級 第30屆東元獎協助產業升級科技類受矚目

臺大電機工程學系陳宏銘特聘教授,40年的研究與教學生涯,見證了數位影像技術從誕生到爆發的全部歷程,包括數位電視、電影、視訊頻道,乃至於網路影片、線上教學等,甚至「元宇宙」與虛擬實境。不僅親身參與人類視覺體驗的大革命,今日許多詞彙或技術,例如3D街景、MPEG、JPEG、數位防手震、抗藍光、擴充實境等,全都有他在幕後研究與推動的身影。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副總暨資深技術專家吳志毅,也是臺大電機系教授,10多年前臺灣半導體產業面臨人才流失挑戰,吳志毅說服各界重視與投入資源。東元獎評審團讚譽吳志毅此舉,使臺灣半導體產業持續有研發能量,甚至走向國際。另外,吳志毅號召上下游產業籌組成立Micro LED巨量微組裝產業推動聯盟,透過產學研合作研發Micro LED創新技術並推廣到商品化量產。

因應2050淨零排放的淨零技術及環境永續相關技術,有蕭述三、張木彬、江昭皚等三位獲獎者。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工學院院長蕭述三教授,致力於「熱流技術」研究,終爲國家「2050淨零排放」路徑儲備雄厚的領航能量。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張木彬講座教授,則是臺灣從農業邁入工業社會時期,環境破壞殆盡身歷其境,張木彬挺身投入臺灣淨土的環境工程的專家。臺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江昭皚特聘教授,與研究團隊所開發的「蟲害疫情自動化監測系統」,發展爲國內農作物植物病蟲害之監測與預警系統的典型範例,引領國內學界投入研究量能之外,並促進臺灣農業重大疫病蟲害的廣域共同防治措施推動。

清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葉秩光特聘教授,自1999年博士生涯開始進入醫用超音波研究領域至今超過20年,當初投入超音波顯影劑,並從超音波顯影劑成像跨足到藥物遞送/釋放、小動物疾病診斷與治療、神經調控與超音波氣泡物理等,之後成立博信生物科技公司, 2007年清華大學天文社學生在課堂上提到「超音波是否可以產生黑洞?」,造就漩渦式超音波聲鉗技術實現,聲捷醫學公司也隨着漩渦式超音波導管溶栓技術產業化而創立。

中原大學薄膜技術研發中心出身的張雍教授,是臺大陳文章教授自美國回臺任教時所收的第3屆的研究生,師生分別在相隔十年後同樣獲頒「材料/化工」領域的東元獎。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陳智,父母30年前忍痛賣掉的兩分地,資助他出國留學,成就臺灣半導體封裝產業的世界領先地位。

1964年出賽東京奧運的高欄選手林圭璋,因爲運動傷害未能完賽,忍辱隱身於基層運動教育,鼓舞「非行少年」迷途知返,扶持「弱勢學子」,成爲體壇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