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高峰提早到?小兒科醫破解常見3迷思 籲家長留意4重症前兆

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提醒,家長鬚留意近期孩童是否出現活力不佳、抽搐、心跳加快、嘔吐等腸病毒重症前兆。記者李青縈/攝影

腸病毒高峰提早到?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腸病毒高峰預計在5月底、6月初,上週門急診就診人次與先前相比持平,但尚無法確定高峰是否已過,還需要持續觀察。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提醒,必須留意是否出現活力不佳、抽搐、心跳加快、嘔吐等重症前兆。

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處腸病毒流行期,上週(5月12日至5月18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7585人次,與前一週的1萬8238人次持平,尚須觀察後續疫情變化。

目前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爲主,另外容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A71型及D68型,上週無新增個案,迄今仍呈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爲輕症,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持續。今年累計2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分別感染克沙奇A2型及A10型,年齡皆爲未滿1歲幼童,與去年同期病例數的3例相當。

呂俊毅指出,今年疫情還算平穩,尚未有太多腸病毒症狀,但仍有提醒大家三大腸病毒迷思。第一,很多人以爲腸病毒症狀好了就不會傳染,就算燒退了只要有水泡等症狀就可能會傳染,甚至很難靠隔離控制;第二,吃冰只能緩解喉嚨痛,並不能做爲治療;第三,小孩雖然沒有出門,但病毒無孔不入,可能會經由環境或是家人傳染。

5歲以下嬰幼兒爲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羣,呂俊毅說,絕大多數感染者可以完全康復,但必須注意是否有重症前驅症狀,分別爲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躍,即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

腸病毒型別多元,除腸病毒A71型外,其他型別尚無疫苗可供預防;腸病毒在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且可持續隨着糞便排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周之久,除平時應勤洗手外,感染腸病毒痊癒後仍應繼續注意個人手部衛生,落實「溼、搓、衝、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

另外,疾管署提醒,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ppm的消毒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消毒水的製作方法爲10公升清水,加上100毫升含氯漂白水。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易疏於防護傳染給家中幼兒,籲請民衆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腸病毒三大迷思。圖/疾管署提供

腸病毒重症前兆。圖/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