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號|向着月球背面再出發——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正式啓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5月3日電 題:向着月球背面再出發——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正式啓航  新華社記者徐鵬航、陳凱姿、宋晨  始發站,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目的地,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  5月3日,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託舉嫦娥六號探測器,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嫦娥六號正式開啓“月背征途”和“挖寶之旅”。

38萬公里外的月球背面怎麼去?

月球和地球相距38萬公里,只有正面朝向地球。到月球背面去“挖寶”,前所未有!  想要飛到月背,嫦娥六號首先要進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8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與嫦娥五號相比,嫦娥六號重了100公斤,必須挑選一位經驗豐富、能力最強的“護衛”。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老將出馬”,進行了多項設計優化和工藝改進,成功實現“完美瘦身”,滿足了“乘客”的出行要求。  “一旦錯過發射的時間窗口,奔月就會受到影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李平岐介紹,科研人員應用了“窄窗口多軌道”發射技術,爲火箭在連續兩天、每天50分鐘的窗口內設計了10條奔月軌道,以提高實施發射概率和可靠性。  要想抵達月背並開展工作,還需要解決通信問題。由於月球龐大的身軀會擋住嫦娥六號與地面指揮的通信信號,這就要依靠在軌“等候多時”的鵲橋二號中繼星當起“順風耳”,架起“溝通的橋樑”。

約53天的“宇宙快遞”怎麼完成?

嫦娥六號此次“出差”,任務全過程約53天。  要想取回“宇宙快遞”,嫦娥六號必須精準做好“去、下、上、回、入”五個動作。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六號探測器研製人員介紹,軌道器主要負責“去和回”,飛到月球和返回地球;着陸器主要負責“下”,落到月背表面,並進行樣本採集;上升器主要負責“上”,攜帶採集的樣本從月球背面飛起來;返回器主要負責“入”,攜帶月壤再入返回地球。  這其中,軌道器既要護送大量載荷奔月取壤,還要精準完成月球樣品“空中接力”,是名副其實的“地月巴士”。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研製團隊稱,通過進行適應性改進,嫦娥六號軌道器可以完成分離和組合的變形。同時,通過熱控、能源等專業的複覈復算,軌道器還能確保逆行軌道的飛行需求,讓嫦娥六號有去有回,帶着月壤順利“回家”。

月背挖回的土裡會有啥?

此前,圍繞嫦娥五號從月球正面取回的月壤,科學家們已經開展了多項研究,並發現新礦物“嫦娥石”。  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介紹,此次任務預選的着陸區爲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被公認爲月球上最大、最古老、最深的盆地。着陸點的選擇綜合考慮了着陸難度、通信難度和科研價值,有望帶回年代更久遠的月球樣本,助力人類進一步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等,並深化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此外,嫦娥六號延續“國際範兒”,還搭載了歐空局、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國際載荷,同步開展一批月球研究。  胡浩表示,嫦娥六號發射成功只是“第一步”。後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着陸下降、月面軟着陸等階段環環相扣,必須交接好每一個“接力棒”。  “探月的腳步不會停下。”胡浩說,目前嫦娥七號、嫦娥八號都在研製中,未來還將進一步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