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高壓 皮蛇恐纏身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建賢表示,帶狀皰疹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侵犯神經的病毒,會沿着神經擴散,導致劇烈疼痛,影響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臺灣感染症醫學會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藝人苗可麗受帶狀皰疹所苦,疼痛如電流竄過神經、火燒刀割,連拍戲時都只能側坐,還被誤會在賣弄性感。她從最初的神經痠痛逐漸變成刺痛,最後竟成一片密密麻麻的水皰,免疫力下降時還會復發。專家提醒,50歲以上成人,或18歲以上免疫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都是高危險羣,而國外研究指出,中度壓力者罹患帶狀皰疹的機率恐增加14%。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建賢表示,帶狀皰疹不只是皮膚病,而是一種侵犯神經的病毒,會沿着神經擴散,導致劇烈疼痛,可能持續影響數月甚至數年。根據國外研究,以感知壓力量表(PSS)調查發現,中度壓力者罹患帶狀皰疹的機率恐增加14%。而臺灣2024年一項調查顯示,最爆肝行業依序爲工程師、醫護、客貨運司機、警消、保全、影視從業人員。而醫師、律師、會計師「三師」專業人士也屬於長期高壓的一族。
黃建賢指出,帶狀皰疹是由同樣會引發水痘的病毒所引起,平時潛伏在脊髓神經節,等患者免疫力下降時,便可能誘發帶狀皰疹的發生。高壓狀態、工作時間不固定、日夜顛倒或睡眠不足會削弱免疫系統功能,都是可能造成帶狀皰疹的高風險因子,應適時檢視身心狀態。
臺灣民衆一生中發生帶狀皰疹機率約爲32.2%,等於每3人就有1人可能皮蛇上身,尤其帶狀皰疹發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皮膚症狀,僅感覺局部疼痛,因此容易被誤認爲是肌肉痠痛或過度勞累,導致錯失治療時機。隨着病程進展,疼痛區域的皮膚會出現紅疹與水泡,此時疼痛感加劇,恐影響視力或顏面神經,神經疼痛還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黃建賢建議高風險族羣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對方對策,例如接種疫苗。目前包含英國、澳洲、新加坡等,都已將帶狀皰疹疫苗納入公費補助,而臺灣部分縣市也陸續補助政策,如嘉義市、嘉義縣、花蓮縣、苗栗縣、金門縣、馬祖縣、澎湖縣及新竹縣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