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太董事長 黃南宏 3箭齊發 打造第三成長曲線
長榮航太基本資料長榮航太科技董事長黃南宏。圖/顏謙隆
長榮航太財務概況
去(2022)年國內航空產業總產值正式突破千億元,隨着後疫情時代來臨,全球航空運輸需求自谷底復甦。全球第八大維修廠、長榮航太董事長黃南宏表示,長榮航太飛機維修訂單大增,並一路旺到第三季,航太產業就像「雁行理論」,希望與漢翔領軍,再創臺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長榮集團小金雞、長榮航太於去2022年底獲准上市,預估今年3月中旬掛牌,集團將迎來旗下第六家上市公司,集團市值逼近6,000億元。
長榮航太佔地約64,000平方公尺,產能已達滿載,主要包括四座飛機維修棚廠、一座發動機工廠、飛機零組件工廠、補給庫房及辦公中心,棚廠位於桃園國際機場旁、鄰近第三航廈。旗下有兩大事業體,分別是維修事業體及製造事業體,去年營收比重爲80%、20%,今年兩大事業體前景看旺,今年整體營運將超越去年,將有望創造大幅成長的營運動能。
長榮航太以維修飛機起家,1997年11月從長榮航空機務部門分割出來,引進奇異(GE)入股,取得訂單及壯大維修技術,目前客戶有長榮航空、立榮航空、全日空、韓亞航空、優比速航空(UPS)及亞特拉斯貨運,長榮航太已躋身爲全球第八大維修廠,客戶的維修合約訂單都以五年、十年爲主,訂單能見度高。
黃南宏首先談到維修事業體業務部分,他表示,去年全球貨機業務大好,貨機維修訂單大幅增加,填補客機減少的部分,貨機客戶有美國優比速航空(UPS)、美洲包機業務最大的貨運公司亞特拉斯(ATLAS)等,其中UPS已經晉升爲長榮航太第四大客戶。
航空維修訂單滿到Q3
黃南宏指出,全球航太維修廠及製造廠會受到疫情影響,生態改變,供應面明顯不足;航空維修比客運市場「走得快」,今年明顯感覺得春天來臨,訂單一路滿到第三季,目前長榮航太有四座飛機維修棚廠,產線都全滿,且公司積極取得歐洲地區航空公司飛機維修訂單,目前已經取得成效,第四季維修業務也令人滿意。
長榮航太維修事業體總經理郭勝義強調,隨產業逐步復甦,在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將在2026年完工,公司將全力爭取維修棚廠,預料產能將大幅提高。
爲了拉高產值及維修能量,黃南宏說,除了2026年希望爭取新的棚廠用地,目前將提高維修技術效率,在人員招募上也更投入。黃南宏表示,爲了今年航空產業景氣復甦準備,今年持續辦理人才招募,規劃一套留住人才的措施,並對屆齡退休員工給予退休後回聘的獎勵,也希望政府正視航太維修人才流失的狀況。
製造事業成長加速
黃南宏表示,長榮航太現有國際客戶維修業務佔總營業額約七成,去年維修及製造兩事業體的營收佔比約八比二,隨產能規模擴大,今年有雙位數成長動能,維修業務受惠於航空公司維修修復外維修週期迴歸正常,且製造業務則在窄體客機帶動的Leap引擎訂單爆發,訂單大幅回籠,今年營收佔比約七比三。
談到長榮航太製造事業體,該事業體總經理李緯章表示,維修業務爲公司的第一成長曲線,跨足零組件製造爲第二成長曲線,生產飛機引擎零組件及機體結構組裝等OEM產品予波音、奇異等原廠。
航太產業一直處於臺灣戰略佈局的核心軸線,李緯章表示,去年製造事業體已由虧轉盈開始賺錢,今年想像空間更大,公司內部打造第三成長曲線,跨入軍工產業,挾着優異技術,去年底入選「軍用商規無人機系統整合主導廠商」,晉升爲無人機國家隊,今年年中預計將陸續交付,相關細節因牽涉國防機密,無法透露太多。
長榮航太2022年營收118.47億元、年增23.19%,前三季稅後純益14.35億元、年增1.1倍,EPS爲4.07元,第四季財務尚未結算,法人估計EPS約在5.5元~6元區間,比前一年度EPS爲2.50元呈現大幅度增長。此外,長榮航太歷經業務分割及減資,股本降至35.28億元,前兩大股東爲長榮航空58.44%、立榮航空14.41%。轉投資子公司則有三家,包括長異發動機維修、長銳航材及長鑽科技,航太產業的垂直整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