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上市鋼企業績預虧,嚴監管下IPO撤單數激增 | 財經日日評
點擊上圖▲立即訂閱
用數據深挖行業機會
讀懂2024潛力行業
超六成上市鋼企業績預虧
3月27日消息,據統計,18家普鋼上市公司中,2023年業績預虧的有12家,佔比超過六成;淨利潤同比出現下滑的有9家。今年以來,鋼價持續下跌之時,鋼廠虧損在加深。具體看來,鋼價自2024年1月開啓新一輪下跌行情。從期貨市場來看,今年以來至3月18日收盤,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下跌了近500元/噸,跌幅超過12%;其中,僅3月份噸鋼價格就跌了將近300元。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倡議書:保持定力,維護市場穩定。鋼鐵企業要理性看待市場波動,保持戰略定力,反對低價傾銷,抵制惡性競爭,共同營造公平、穩定的市場環境。(綜合第一財經)
|點評|房地產市場持續探底,是鋼企普遍虧損的重要因素。2023年全年國內樓市整體表現不佳,房企現金流緊張,新房開工量大大減少。此外,地方政府處於削減開支的化債期,減少了對基建項目的投資。在供給端,多年以來國內鋼鐵產業始終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行業去產能進程緩慢。去年供給嚴重失衡的背景下,鋼價一路走低。
從結構上看,國內鋼鐵行業存在明顯的同質化競爭激烈問題,大量鋼廠將目光瞄準粗鋼等門檻較低、產能擴張快的產品。相比之下,國內特鋼企業受到的衝擊普遍較小。從長期來看,中國城市化建設放緩後,鋼廠產能出清是大勢所趨,技術落後的鋼廠大概率將被市場逐步淘汰。
小米汽車正式發佈21.59萬元起售
3月28日晚,小米汽車發佈會在北京舉行。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雷軍親自介紹小米首款新能源汽車小米SU7。雷軍表示,小米SU7目標是造一臺50萬元以內最好看、好開、智能的轎車,更是一臺高品質的車。
據悉,小米SU7首發將有九款配色,實現零百加速2.78秒,最高時速265km/h。小米SU7全系長續航,在CLTC工況下標配起步續航爲700公里。雷軍宣佈,小米SU7正式上市,標準版售價21.59萬元起,小米SU7 PRO版本售價24.59萬元,小米SU7 MAX版本售價29.99萬元。(財聯社)
|點評|週四晚上的小米汽車發佈會,可謂萬衆矚目,直播觀看人數超過千萬。別的不說,雷軍的個人魅力和互聯網營銷能力,絕對是中國企業家中的頂流。其勤奮、親和、幽默的個人形象,也爲這場發佈會加分不少。可以預計,在發佈會氛圍的感染之下,會有許多人路轉粉,甚至動了買車的念頭。
說回產品,從現場介紹來看,小米汽車的製造和定價可謂誠意滿滿。標準版定價21.59萬元,可能超出不少米粉的期待,總體來說物有所值,如果加上一定補貼,應在19萬元左右。重要的是小米汽車的頂配版本MAX版售價29.99萬元,非常有吸引力。小米MAX版一出,3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轎車,罕有對手。更值得一提的是,從雷軍宣佈造車至今僅三年,就拿出了這樣的產品,其統籌和實幹能力也可謂驚人,是國內企業家的典範。
中國中免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長33.46%
3月27日消息,中國中免公佈2023年年度業績。財報顯示,公司去年全年營收675.4億元,同比增長24.08%,不及市場預期的685.3億元,略低於2021年的676.7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67.13億元,同比增長33.46%,比2021年的96.54億元低30%。公司同時宣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6.5元,共計派息34.146億元,佔2023年淨利潤的50.85%。
分產品來看,公司免稅產品銷售442.31億元,同比增長約70%,毛利率高達39.49%。不過有稅產品銷售則減少了20%,爲223.44億元。成本端來看,由於報告期內重點機場客流恢復導致的租賃費用增加,以及去年同期租金減免影響基數較低的影響,中免去年的銷售費用暴漲133.65%,達到94.2億元。(華爾街見聞)
|點評|中國中免的業績是國內消費情況的一個縮影。在2022年淨利潤腰斬的基礎上,2023年中免的業績並不算出色。具體來看,去年國內居民出行需求旺盛,中免客流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產品銷售量反而出現下滑,人均消費金額也下降不少,顧客“只看不買”成爲線下消費新趨勢。這也影響到了中免在機場的業務佈局,客流量增加、機場租金上升,帶來的營收提升卻極爲有限。
隨着海南全島免稅的進程推進,中免免稅店的競爭者將陸續增多。中免現在寄希望於入境旅遊市場復甦,帶來增量客戶需求。並且,中免試圖與機場重新簽訂租金協議,減少成本支出。中免業績想要得到質的提升,還是得等待國內消費升級的浪潮再次到來。
融創去年虧損收窄至79.7億元
3月28日,融創中國在港交所公告稱,2023年集團全年營收1542.3億元,同比增長59.4%;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爲79.7億元,同比減少約71.2%。期末有息負債2778.3億元,比2022年減少205.9億元,現金餘額約爲246.2億元。去年,融創確認的其他收入及收益約爲385.3億元,其中便包括境外債重組收益約315.1億元。對融創這份財報,核數師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表示,基於有關持續經營的多項不確定因素及可能產生的影響,不對綜合財務報表作出任何意見。
這是融創上市以來第三次出現歸母淨虧損,2021年、2022年該集團虧損額分別爲382.65億元、276.69億元,三年時間虧損規模約739.04億元;與其他房企類似,虧損背後無外乎大額資產減值,數據顯示,融創三年累計計提物業減值總額超850億元。(第一財經)
|點評|融創去年虧損收窄,但實際經營狀況依舊堪憂。近三年來,融創進行了大額資產減值,將公司資產可能產生的損失提前計算。從經營狀況上看,融創去年在主營業務中虧損25億元,尚未恢復造血能力。
如何在保住核心盈利資產的基礎上,盤活現有資產,是融創現在急需解決的問題。融創如果以持有的現金來維持現有的正常經營,壓力不大,可面對十倍以上的債務顯得有些杯水車薪。目前,融創對債務進行了展期,這就要看經過兩三年的喘息時間過後,融創的“回血”能力了。
美的集團去年淨利潤再創新高
3月28日消息,美的集團於週三晚間發佈2023年度財報。公司去年實現營收3720億元,同比增長8.1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7.20億元,同比增長14.1%,利潤增速重回兩位數;基本每股收益4.93元,同比增加13.59%。三項關鍵數據均呈正增長。
基於良好業績,美的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0元(含稅),總金額近208億元,相當於2023年淨利潤近62%,爲美的集團上市以來分紅比例最高的年度。同時,公司發佈2024年持股計劃(草案),對公司業績考覈提出要求,要求公司2024—2027年期間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分別達到18%、18%、17%、16.5%。(綜合界面新聞)
|點評|美的集團一直低調而穩定地走在正確的方向上。佈局機器人、佈局自動化業務,佈局海外業務,這些早年間的佈局都成了美的業績屢創新高的支撐。從2023年財報來看,公司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近25%的增速,海外業務佔比達40.56%,毛利率超過國內業務,推動公司在經濟弱復甦的環境中穩步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今年3月,美的已經連續兩年缺席了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這或許有一些全力押注科技行業、淡出家電行業的意味在內。在佈局多元化戰略之後,美的在家電領域的投入似乎不像過往那般全力,當前的家電龍頭,或許重心已然不在家電行業之中。
亞馬遜向AI初創公司追投27.5億美元
3月28日消息,當地時間3月27日,亞馬遜宣佈再向AI初創公司Anthropic注資27.5億美元,加上此前的12.5億美元,完成了最多40億美元的投資承諾,成爲自AI熱潮開始以來,對初創公司有明確記錄的最大單筆投資。去年年初,谷歌也向Anthropic注資3億美元,又在去年10月承諾向該公司注資最多20億美元。
據悉,被視爲OpenAI頭號競爭對手的Anthropic,由OpenAI的前研究高管創立於2021年,在其官網上,公司的宣傳語是“將安全置於前沿的AI研究和產品”本次交易按照Anthropic去年12月的最新估值進行,該估值約爲184億美元。在過去的2023年中,Anthropic完成了五項不同的融資交易,總金額約爲73億美元。(澎湃新聞網)
|點評|對於互聯網巨頭來說,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AI大模型”是非常必要的事。亞馬遜押注Anthropic看似是在和OpenAI競爭,但實際上還是在與微軟、谷歌這些老對手角力。微軟帶着OpenAI成爲人工智能賽道的弄潮兒,而谷歌依靠自研大模型依靠生態與之對抗。爲了不被時代拋下,最終亞馬遜選擇了和微軟類似的做法,讓自己在這場競爭中能夠具有一戰之力。
至此,亞馬遜、谷歌、微軟、特斯拉、Meta等一批在互聯網時代崛起的科技巨頭都已下場,AI賽道的競爭將迎來更加激烈的鬥爭。國內企業未必能夠像亞馬遜這般斥巨資進行AI風投,但有必要結合自身優勢,選好賽道,在一個細分領域取得優勢。
嚴監管下年內80家IPO主動撤回
3月28日消息,今年以來,IPO終止數量達到同期歷史高峰。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7日,年內共有82家企業IPO終止審查,其中有80家是主動撤回,佔比超過九成。同時,今年A股僅有26家公司成功上市,同比減少五成。從業監管下的IPO項目,越來越多的排隊企業在撤單。
從主動撤回的時間節點來看,大多數擬上市企業是在交易所一輪、二輪問詢後才主動撤回材料,有不少公司首輪問詢後宣告“撤退”。值得注意的是,多數撤單的企業都被問詢過幾個共性問題,包括業績增長或放緩原因,毛利率,定位問題,關聯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公允性,公司重要股東股權被凍結,實控人過往糾紛等。(證券時報)
|點評|在“IPO倒查十年”,“現場檢查覆蓋率不低於三分之一”的口號下,不少上市公司在今年確實是被“嚇退”了。從撤回申請的公司情況來看,許多公司可能都缺乏長期的增長保證。當然,也不排除部分企業撤回IPO申請,是因爲對當前的行情不樂觀,擔心得不到合理的估值和定價。
多家企業撤回IPO,讓人想起過去兩年科創板、創業板的上市熱潮。在這輪上市狂飆中,又是否存在一些企業是“帶病”過關的呢?這個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對於這些企業,如何從日常監管中識別出來,又如何加快不合格上市企業的“出清”,如何革除積弊,這些對新一任監管層來講,是繞不開的問題。
週四兩市衝高回落滬指漲0.59%
3月28日,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均收漲。盤面上,低空經濟板塊持續爆發,帶動了智慧燈杆、碳纖維、無人機、衛星導航等其他相關板塊走強,機器人概念股盤中活躍。AI概念股展開反彈,消費電子概念股震盪走強。下跌方面,銀行股陷入調整。總體上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45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成交額共計9322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434億。北向資金全天淨買入23.35億,其中滬股通淨買入25.59億元,深股通淨賣出2.25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報3010.66點,漲0.59%,成交額爲3929億元;深成指報9342.92點,漲1.31%,成交額爲5393億元;創指報1806.9點,漲0.95%,成交額爲2376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四市場傳聞稱央行可能下場購買國債,“中國版QE”即將開啓。受此消息影響,兩市早盤快速回暖,因爲傳言可信度不高,尾盤兩市漲幅有所收窄。中國央行直接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的次數並不多,QE更是在常規貨幣政策基本用盡後纔會祭出的大招。並且,國債市場全天並未出現任何異動。
從去年底開始,各種“小作文”層出不窮,卻極少有被證實的。傳聞能廣泛流傳,並得到市場真實反饋,表明市場對於政策加碼的期待頗深。事實上,傳聞帶來的短期行情難以持續,反而不斷挫傷着市場脆弱的市場信心。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魏英傑| 主編|何夢飛
吳 曉波重磅新作《茅臺傳》有聲版上線
原聲講播專輯80集 共赴10⼩時的“茅臺時光”
長按掃碼▼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