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大叔”玩轉水果賽道 一年賣出7000多萬元

水果能做多大生意?在廣東小夥吳岸發手裡,一年能賣出上萬噸,銷售額超千萬元。自2016年因機緣巧合進入水果賽道以來,吳岸發把創業賣水果當成競技遊戲,一路“打怪”升級,團隊從最初的幾個同學發展成如今擁有30多名員工的科技公司。這位自稱“農道大叔”的“90後”,不僅活力滿滿,還有一顆造福果農的初心。

一次助人,開啓創業之路

吳岸發賣水果,源自一次偶然之機。

2016年,剛畢業正在找工作的他,看到一名陝西同學發佈求助信息:希望大家幫農戶售賣豐產但滯銷的蘋果。“我當過學校團委幹部,認識的老師、同學多,就幫忙發朋友圈賣水果。”沒想到,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大家接力轉發,很快賣出近5萬斤蘋果。

小小蘋果,爲什麼如此受歡迎?這件事觸動吳岸發思考背後的商業邏輯。“城裡人喜歡高品質水果,大山裡的好水果又賣不出去”,他抓住雙方需求,提出:建一座“橋”,連接消費者和農戶。

有了這個想法,吳岸發果斷放棄上班的念頭,聯合幾個同學組成團隊專門賣水果,“可能跟潮汕人性格有關係,寧可不打工,也要當老闆。”沿着賣蘋果的成功路徑,吳岸髮帶着小夥伴在微信公衆號開闢陣地,一邊收集各地果農求助信息,一邊寫推文賣貨。

然而,剛起步,他們就遭遇了挑戰,“有些果農害怕遇到騙子,不敢把貨交給我們。”於是,吳岸發做了個大膽的決定:一次性付清貨款,打消果農疑慮。靠着一單單的口碑,他們慢慢積攢了名氣。吳岸發的個人微信暱稱“農道大叔”,也成了團隊品牌。農產品圈子裡逐漸傳開,廣東有個很會賣水果的“農道大叔”,各地果農紛紛主動找上門來。

一路做大,幹出千萬銷量

新疆的香梨、雲南的葡萄、四川的柑橘……隨着生意越做越大,吳岸發開始天南海北地跑果園。“主要是覈實農戶提供的信息,畢竟看圖片很難確認水果品質。”他始終秉持一個理念:坐在辦公室幹不好農業,只有走到田間地頭,才能瞭解真實情況。

2019年6月,吳岸發註冊成立廣州農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當年銷售額便超過千萬元。在此基礎上,他們逐步完善物流體系,搭建線下倉儲空間。“一旦顧客收到的水果不符合描述,直接影響消費者評價,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去做售後。”在這方面,吳岸發曾經吃過虧。他說,當時幫同學賣蘋果,因包裝和物流出現紕漏,自己還倒貼了錢。

怎樣做好水果的品控?吳岸髮帶領團隊從源頭入手,制定98項檢測標準,“不打藥、不打蠟,這是我們的底線,倒逼果農執行。”如果一批貨出現了問題,按照要求必須退掉。這項聽起來“有點狠”的措施,經歷了短暫陣痛期後,在銷量的引導下最終獲得果農廣泛認可。“只要產品在我們平臺一上架,每天都有訂單,這是實打實的收入。”

2020年,出於對品質的底氣和消費者的信任,吳岸發推出“無理由售後”承諾。如消費者反映果品不好,無需證明即可得到賠償或補貨。“內部有人極力反對,擔心被惡意退貨。”但實踐證明,供應端做足工作後,貨品售後率依然維持在1%,遠低於行業平均的3%。

剛剛過去的2024年,“農道大叔”賣出近2萬噸水果,年銷售額7000多萬元。“我們從來沒有拿過融資,今天的成績全靠自己打拼。”吳岸發驕傲地說道。

一顆初心,期望造福果農

一路走來,吳岸發不是沒有動搖過。“賣水果利潤低,風險高。”2019年底,他曾試水賣化妝品,“賺了錢,丟了客戶”。吳岸發坦言,後來是一批忠實粉絲的評論敲醒了他們,“大家希望從我們這裡買到好水果,而不是化妝品。”至此,吳岸發堅定了賣好水果的決心。

除了客戶信任,支撐吳岸發一門心思賣水果的主要動力,來自一羣樸實的農戶。至今,他都忘不了,下鄉收購水果時,農戶拿到現金時的喜悅笑容。“我們把水果賣出去,農戶拿到錢,才能過上好日子。”他說。

如今,吳岸發正着手搭建“螢光興農”平臺,致力於打造一個全鏈條的果品交易系統。未來,在該平臺,農戶不僅可以賣貨,還可以對接採購方。“這就意味着,會有更多‘農道大叔’出現。”對吳岸發來說,他的目標變成了把平臺做大做強,從幫農戶解決銷售問題到教農戶學會自主售賣水果,“通過科技去鏈接資源、持續增收,從而振興鄉村”。

站在新一年的起點上,吳岸發回顧8年來的創業歷程,感覺好像剛起步。“創業如同一場人生的馬拉松,中途會有很多人給你補給、鼓掌,絕不能放棄、停下來,穿過終點那一刻纔算成功。”

策劃/林潔 黃麗娜

統籌/李鋼 豐西西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鄢敏

海報設計/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