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淡救不了蔚來

中國第一汽車科技作者Erik的第281篇文章

剛剛聽到一段錄音,如果不是AI造的話,李斌是在痛斥公司內的官僚作風。

“現在的挑戰非常大,別家孩子已經考上大學,我們還在復讀。”

“不要扯淡,價值觀這個事情,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不要用價值觀掩蓋經營沒有做好。一談經營就扯價值觀,扯這幹什麼?”

過去是預算制,以後沒有預算概念,都講‘經營目標’,你自己去做預算,在公司層面就是分配經營目標,比如今年到底能爲公司賣多少車、賺多少錢?”

“整個公司都要算賬。沒有什麼算不清楚,算不清楚賬的事情就不應該存在。”

如果我坐在場下,一定會面紅耳赤,心跳加速。

倒不是因爲幹了壞事,我這個老實的倒黴蛋,年會都只能抽到塊兒八毛的,命裡就不帶偏財運。

腳 摳地是因爲,車企內部一直都是黑吃黑,就像潛規則一樣,大家都這樣幹,不正常的事兒都顯得正常了。

因爲說真話,幾乎國內新勢力老勢力的車企都投訴過文章,因爲沒錯,基本上沒下架的。

於是車企公關部門通過第三方找到我,要刪文。

對話很有意思:

公:你的XX文章能不能刪一下。

真:是哪裡出問題了嗎?

公:沒有,就是覺得有些負面。

真:這不是你們老闆自己公開演講的原話嗎?

公:額,是,但就是不想。。。。

真:如果沒有事實性錯誤,那沒理由刪。

我理解社會上的風氣,都是如此的渾濁,但把水搞渾濁的,恰恰是得利者重的一方。

偏偏,得利的還經常喊冤的最大聲。

在中國汽車科技媒體報道領域,你可以說任何一家都是這麼裹挾着污濁志氣,但不要對我說。

到目前爲止,我說的汽車相關都還是真話。

但真話,只有到了危及時刻纔會讓上位者有痛感,可也還是不討喜。

就像《三國演繹》裡,袁紹的 謀士 田豐,在決定袁紹生死存亡的官渡大戰時,說點真話。

袁本初非覺得這廝是在耽誤自己的春秋大業,把田豐綁囚車送了回去,結果吃了敗仗覺得臉上掛不住,還是賜死田豐了。

在李斌痛改前非前,蔚來又走在了生死存亡時刻。

3月5日蔚來控股新增合肥建翔投資有限公司與安徽高新輿文蔚源科技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爲股東,兩者分別持股3.4602%和1.3841%,合計注資比例達4.8443%。

這兩家投資方背後是合肥市國資委和安徽高新投。

此次增資後,公司註冊資本從78.57億元增至82.57億元,總投資額由164億元提升至192億元,新增融資約28億元。不過蔚來尚未對此公開回應。

關鍵時候,還是老鄉幫老鄉,兩眼淚汪汪。

自從去年中東土豪掃貨蔚來,李斌就已經不是蔚來的最大股東了。

蔚來汽車成立11年了,還是一直虧錢,賣股融資,在最初的蔚小理三家中。

蔚來是最早的一家,但現在依然是活着最難的一家。

這有點尷尬,理想不算是純電玩家,走的事增程的捷徑。小鵬也緩過一口氣了,但靠的是低價的Mona。

有量總比沒量好。

何小鵬的感悟是:

“小贏總比死好,但也不夠。我們離第一還差得很遠,我覺得造車新勢力第一名至少是 15000 / 周。如果我們以後一年能賣 100 萬臺,那也才過生死線。”

“企業得先賺錢,才能花錢,而不是靠融錢”

“我不幹了,我要規模”

“我發現,如果不親自深入管理,並且真正理解業務,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現在我親自參與技術、橫向流程以及最細緻的採購管理雖然過去吃過虧,但我依然相信人性本善”

看完小鵬這些吐槽也罷,揭開布子露出小強也罷,都是表面。

我看到的是,互聯網行業還是太賺錢了,還都是容易的錢。

到了製造業,還想當甩手掌櫃,自己照樣遊艇大別野,把錢掙嘍?

不是異想天開,純粹有點貪。

甘蔗沒有兩頭甜。

雷軍對何小鵬說:“你只想做董事長,不想做 CEO。”

就差指着鼻子說,你自己的公司,還不付出全力,指望996的牛馬替你鞠躬盡瘁?

不合邏輯。

李斌說過很多驚掉下巴的話“~

怎麼現在還有人買油車?油車除了能聞點汽油味,別的還有什麼好?”

面對理想的增程車大賣: “我就不評價了,現在賣得挺好,肯定是有原因的”。

“能不能不發周榜?如果蔚來做到(銷量)第一名,會說永遠不發周榜。”

“我們只做高端,不打價格戰,保證服務領先”

“首先我要承認我說錯話了,那麼多人買燃油車,都是有原因的,我那話說的太早了,可能再過10年、5年都會好一些。我說這句話肯定是要檢討的”。

有時候,最大的問題,不是不能出錯,而是出了錯,只能自己說自己,不讓別人說。

還給人扣個大帽子。

等到一切無法挽回的時候,又不好意思,一年都不好意思說話。

再出來示人,又是一副正經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