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中心邀八強 組車電護國羣山

在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左五)見證下,車輛中心與義隆電等八家業者,國產智慧車電產業鏈,上下游一條龍,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圖/郭靜芝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車輛中心,ARTC)於3月18日與義隆電子、友達光電、奇美車電、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大聯大品佳成立「車用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共同簽署MOU,將結合上中下游產業鏈,建立國內自主車用IC顯示技術能力、開發自主設計車用AI影像暨Mini LED顯示運算晶片組、結合任意型態顯示技術,建立智慧座艙產業自主技術,研製符合國際車用影像感測晶片之ADAS應用模組與系統,並依照電動車廠(EV Bus、EV Car)智慧座艙需求,結合艙內外感測AI技術,打造車輛智慧化的關鍵技術,提升產業價值,建造車電護國羣山。

車輛中心董事長黃隆洲表示,汽車朝向智慧化發展,自動駕駛及智慧座艙是未來兩大主要演進方向,ARTC持續協助產業,將多年來經濟部科技專案所研發的ADAS系統know how,整合臺灣優勢,帶動上中下游智慧車電產業鏈。義隆電子董事長葉儀皓也表示,聯盟將藉由整合各自擁有的技術,帶動智慧車電產業鏈,未來的目標將不僅是國內,也將放眼全球車電市場,爲臺灣打造一條龍的車電產業製造線。

順應電動車成長趨勢,臺灣過去五年車用電子產業的產值,以每年13%的幅度快速增長,2021年將近新臺幣3,000億元,如今在ICT大廠陸續投入下,推估2025產值可望達到新臺幣6,000億元;MarketWatch預估,至2027年全球影像顯示晶片市場規模約爲57億美元,車用顯示晶片應用產品-後視鏡與車用智慧座艙的市場規模爲504億美元,車用電子產值可望迎來爆炸性成長。

目前國內廠商雖分別投入車用晶片、自駕輔助系統開發及任意型態面板開發,但車用影像晶片及座艙設計仍在起步階段,高端產品仍仰賴進口。因此聯盟整合上中下游廠商,希望透過跨技術整合應用,把握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契機,並建立國內ICT產業鏈與車用零組件完整供應鏈,使國內晶片、AI車用電子、顯示器系統具國際競爭力,承接市場高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