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鬆機吐口水採檢站密閉「不到1坪」 民憂飛沫感染轟荒唐 專家促改善

全臺各機場均設置唾液檢測站,供旅客自行「吐口水」採檢,但近日有剛返國的民衆表示,檢測站竟是狹窄不到1坪,且封頂的密閉空間,在空氣不流通狀況下,病毒恐藉氣溶膠傳染。圖爲桃園機場入境旅客。非新聞當事人。(陳麒全攝)

我國強制落地航班旅客採檢後,全臺各機場均設置唾液檢測站,供旅客自行「吐口水」採檢,但近日有剛返國的民衆表示,檢測站竟是狹窄不到1坪,且封頂的密閉空間,在空氣不流通狀況下,病毒恐藉氣溶膠傳染。感染科醫師認爲確有傳染疑慮,建議檢測站應設置於戶外,或加裝HEPA等級的高效率過濾器,並在有人使用過後立即清消,才能避免交叉感染。

近日剛返臺的陳先生向本報反映,他在飛機落地松山機場後,跟所有旅客來到唾液檢測站進行病毒檢測,赫然發現,檢測機制竟是讓旅客自行「吐口水」在杯子裡,更荒唐的是,吐口水場所竟狹小不到1坪的封頂密閉空間。

據指出,唾液檢測站密閉狹小、空氣不流通,不曉得有多少人在這個密閉空間裡吐過口水?這些口水瀰漫在空氣中到何種程度?之前吐口水的人有無新冠病毒?縱使沒有新冠病毒,那有沒有其他會透過飛沫感染的病毒呢?

他表示,「吐口水到杯子裡的這種原始、沒有文化的檢測方式,硬生生的發生在臺灣的國門之內!這種防疫機制下的人們,有何尊嚴可言?入境旅客,理應享有安全對待的人權何在?他們的健康安全以及人權,完全被踐踏在臺灣的松山機場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說,Omicron主要存在上呼吸道,也就是肺部以上的喉嚨部位,透過吐口水的方式採檢準確度較高。

目前包括香港、新加坡等入境時也有采取唾液採檢。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指出,唾液採檢可免於戳鼻子不適感,比較方便,但須注意,機場人員會指導入境旅客一套標準做法,其中一個動作是「清喉嚨」,如果沒有先清喉嚨就直接採唾液,等於沒辦法驗到咽喉中可能存在的病毒。

臺灣會採用唾液採檢,主要是空服員出入境頻繁採檢,一直被戳鼻子感到不適,才建議指揮中心改採唾液採檢。邱政洵認爲,咽喉採檢和鼻咽採檢的作法類似,都需要專人採樣,差別在於戳鼻子或戳喉嚨,兩者準確度差不多,但戳喉嚨有時也不太舒服。

黃高彬認爲,鬆機唾液檢測站確實有檢討空間,尤其空氣流通相當重要,檢測站需以U字型設計外,也應加掛HEPA等級高效率過濾器,且最好設置戶外,並在使用者用畢後立即清消,才能感染風險降至最低。